標題圖片

中國證券報:樓市調控目標應更市場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8  內容來源: 上海第一財經

中國證券報:樓市調控目標應更市場化

 

    臨近年末,為完成樓市調控目標,南昌、廈門、武漢等地近期紛紛出臺措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21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業內人士估計這21個城市難以完成房價控制目標。分析人士認為,“房價控制目標”因其行政化色彩濃厚而逐漸失去實際意義。未來樓市調控應遵循市場化思路,調控目標的設定應更多體現市場化意識。

    當前涉及樓市調控的考核指標,除房價控制目標外,還包括保障房建設和土地供應兩項指標。其中,房價控制目標立足市場終端,後兩者則在供應端進行調整。在房地産業成為土地財政和地方GDP主要拉動力的背景下,這些考核指標的設定,意在遏制地方盲目發展房地産業的衝動,並提高其在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責任意識。但是,為完成房價控制目標,一些地方政府採取限制銷售價格、限制高端住宅入市等手段,不僅導致市場短期供應減少,而且將供需矛盾轉移到下一個年度, 為後市留下隱患。

    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未來樓市調控目標的設定,就應遵循市場化思路。

    首先,應擯棄價格調控的思路,將目光轉向供應端。影響房價走勢的因素,歸根結底在於市場供需關係。在目前抑制投機措施已較為完善的背景下,調控目標的設定應更多立足於供應端,在土地和房屋供應方面進行量化管理。

    其次,劃分需求層次,明確政府責任。為更好地改善供應,需要對需求層次進行劃分,從而實現供需兩端的真正匹配。劃分需求層級,還有助於明確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在實際操作中,既明確政府部門的責任,又防止政府“有形之手”干預市場,使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

    第三,根據區域差異,採取差別化措施。隨著市場的演變,近年來房地産市場區域分化態勢逐漸明朗: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供不應求,多數三四線城市則存在供應飽和。房地産調控目標的設定,應根據區域市場的差異,在土地供應、保障房建設等方面進行具體設定。

    最後,加快長效機制建設,促使行政手段儘快退出。設定樓市調控目標,其實質在於以行政指令確保調控政策落實到位,在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之時,屬於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要真正實現市場調節,就應儘快建立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將“有形之手”納入法律和制度的約束之中。

 

責任編輯: 劉穎穎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