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賣酒多非“真身” 貼牌酒洶湧再起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6 內容來源: 京華時報
最近,電臺裏賣酒的廣告挺火,“主持人”們在廣告時段裏兜售著“茅臺”、“五糧液”等各種名酒。電臺裏兜售的這些名酒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茅臺、五糧液是一回事嗎?電臺賣酒為何會如此火爆呢?
1 白酒廣告“灌醉”電臺
“廠價直銷,限量供應,只拿出二十箱供應,想要購買快撥打400……”常聽廣播的人應該都對這種賣酒廣告不陌生,一些聽眾甚至還能繪聲繪色來上幾句。
11月20日,記者乘坐計程車時,司機王師傅抱怨,現在電臺賣酒的廣告滿天飛,自己也煩透了。“開始聽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抵觸心理。但後來各電臺基本都在放賣酒廣告,內容也大同小異,賣的基本上是‘茅臺’、‘五糧液’,現在我一聽到賣酒的廣告,趕緊換臺。”
記者發現,廣播電臺的“賣酒”行為並不少見。而備受“折磨”的聽眾也不僅僅局限在北京,山東、海南、福建、江蘇、河北等地的聽眾,皆在網上對此吐槽。一位山東網友在微網志上説,“給各位報告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在山東廣播電台中,繼鄉村、經濟、文藝、生活資訊、交通廣播後,體育休閒廣播又加入了賣酒的行列,看來1021也抵擋不住錢的誘惑了?也不問問我們這邊信號如何,就給我們送了這麼一個大禮?好吧,我只想説音樂頻道城市之音一定要挺住啊。”
那麼,電臺賣酒為何如此火爆呢?白酒行銷專家肖竹青表示,電臺賣酒借鑒了電視購物的模式。在白酒行業下滑大背景下,這是酒商對拓展渠道模式的一種創新,現在聽廣播的聽眾多數是有車族,有一定的購買力,是一些酒商主攻的消費群體。“目前,電臺白酒廣告主要有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酒商購買廣告時間段,另一種是酒商與電臺銷售分成制。白酒通過電臺銷售可以直接面向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也是回歸市場的一種姿態。”
2 電臺賣酒多為貼牌酒
記者聽了幾家電臺賣酒廣告,發現賣酒的品種大多是茅臺醇、茅臺孝道、52°茅臺經典品位8T、五糧液冬夏秋冬酒、五糧液國劍酒等。
廣播裏的8年經典陳釀茅臺酒,1980元6瓶,折合330元一瓶,而53度飛天茅臺在酒仙網的售價為1159元,兩者價格差距近3倍。雖然五糧液(普五)被曝在渠道裏跌破了每瓶659元的底價,但相對於電臺裏近300元的“五糧液”而言,還是貴的。
電臺賣酒是銷售渠道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模式是否真的把這些名酒價格拉低了呢?消費者能在電臺買酒嗎?業內專家坦承,電臺銷售的名酒多為貼牌酒,性價比並不高,建議還是不買為好。
“這些‘茅臺’、‘五糧液’多為貼牌酒,與消費者腦海中認知的茅臺、五糧液有些差別甚至截然不同。由於消費者和廠商之間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稱,一些貼牌商冒茅臺、五糧液之名,千方百計與茅臺、五糧液扯上關係,但酒品質與茅臺、五糧液還有不少差距,實際上,這已經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白酒行銷專家謝一穎表示。
以52°茅臺經典品位8T酒為例,産品包裝上的名稱是豎排的、“經典品味”四個字很鮮明,其上方有茅臺酒的LoGo,還有一行小字——貴州茅臺集團。但這是一款濃香型白酒,而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醬香型茅臺酒。
一位業內人士還透露,一些貼牌加工的酒並不是在原廠生産,都是自己生産灌裝。因為一些貼牌酒都無法量産,而且酒廠也並不需要那麼多貼牌酒生産,他們完全自己生産自己的品牌。
3 貼牌酒是雙刃劍
目前,白酒貼牌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OEM(貼牌生産),第二種為ODM(全案輸出),ODM是OEM的升級版,內容涵蓋商標、包裝、罐裝、銷售、運營等。
提到白酒貼牌史就不得不提五糧液。此前,五糧液在白酒界首創OEM貼牌擴張、買斷經營的方式,在高、中、低端各個細分市場形成了眾多子品牌。在高峰期的2002年,市場上曾有上百種不同檔次標稱“五糧液股份”生産的不同品牌産品,併為五糧液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比較成功的貼牌産品如金六福、瀏陽河等。
不僅僅是五糧液,各大名酒企業基本都涉及貼牌酒。2006年,由瀘州老窖牽頭,以瀘州600余家酒類生産企業為基礎,採取市場化運作,實行OEM貼牌式生産,吸引全國各大酒類生産企業進入集中發展區共同發展。
謝一穎也透露,茅臺集團、茅臺保健酒公司、茅臺集團技術開發公司都被貼牌過,比較有名氣的有茅臺白金酒,而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則不會生産貼牌酒的。除了大酒廠,一些小酒廠貼牌也舉不勝舉。網際網路上有大把的可以做白酒貼牌的小酒廠。
為何眾多白酒廠商熱衷於貼牌呢?謝一穎表示,貼牌酒能讓不少白酒生産商和貼牌商雙方受益,一方面,通過貼牌模式,酒廠收取品牌使用費和生産費用,還可以利用貼牌商良好的渠道資源、優秀的行銷團隊資源、雄厚的資金、深厚的背景和關係資源來彌補生産商能力不足、精力不夠等短板,實現低成本擴張;另一方面,貼牌商則賺取市場利潤,同時借助廠商帶來的品牌優勢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然而,從另一角度而言,貼牌模式對於酒廠來説又是誘人的陷阱。資深白酒專家鐵犁表示,酒廠和貼牌商的角色定位不同,酒廠追求品牌價值最優化,追求可持續盈利,而貼牌商追求的是市場利潤最大化。在酒廠達到業績目的之後,會選擇隔離貼牌商;而貼牌商容易追求短期利潤,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這樣無疑會削弱酒廠的品牌力。
在白酒發展史上,一些名酒已歷經了深刻教訓。汾酒曾出現過不少貼牌酒,從而造成母子互搏、兄弟相煎,躥貨嚴重,汾酒也由此跌入中國白酒的二線陣營。為數眾多的五糧液的貼牌産品也稀釋了其高端品牌價值,其在2002年就開始瘦身,提出“1+9+8”的品牌戰略,即發展1個世界性品牌、9個全國性品牌和8個區域性品牌。
而今年五糧液更是明確提出要聚焦資源著力打造五糧液、六和液、五糧春、五糧醇、綿柔尖莊等五大戰略品牌。
4 行業遇低谷貼牌酒再度回潮
在眾多的貼牌酒實現酒企的低成本擴張后,一些名酒為了維護品牌可持續發展,對待貼牌酒基本上採取了收縮戰略,多家名酒企業砍掉不少市場上不知名的貼牌産品。然而,受去年塑化劑事件以及三公消費禁令影響,白酒行業告別高速增長時代,原來收縮的貼牌酒再度回潮。
“貼牌酒已從高峰期佔據白酒市場的50%份額,下降到現在35%份額。但一些酒企放低貼牌酒門檻,新的貼牌産品不斷出現。短期來説,貼牌酒可以説再度回潮。”鐵犁告訴記者。
在鐵犁看來,貼牌酒儘管在短期內能給處於低谷酒企業帶來業績的增效,但從長期來看,並不利於酒企,特別是名酒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貼牌模式的規則出現漏洞或者某個環節控制不好、管理跟不上,很容易給品牌的發展造成隱患。在透支和稀釋主品牌價值的同時,造成品牌管理體系的混亂、産品結構上的不合理,會進一步弱化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優勢和能力。如電臺賣的所謂‘茅臺’、‘五糧液’,實際上是在透支其品牌價值。”
謝一穎則認為,貼牌酒本身是市場行為的産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貼牌商是“賺快錢”的心理,而不是踏踏實實在做市場,這就導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亂象出現,需要政府、行業去規範,讓白酒回歸到貨真價實,回歸到消費本質上。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