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峰:要解決醫患矛盾可研究醫生自律組織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關係國運,惠及子孫”,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在“公平”、“可持續”這兩大原則的指導下,三中全會之後,我國的社保制度體系建設將會有哪些新的特點與變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又會有哪些亮點? 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王虎峰教授做詳細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網: 近年來醫患關係比較緊張,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您認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醫患關係緊張,未來醫改當中有沒有哪些政策和措施,您有什麼好的建議能緩解這個現狀呢?
王虎峰: 一説醫患關係大家都很關心,醫改實施以來,不斷有一些新聞報道, 患者就醫遇到什麼問題,最近也有一些報道,説醫務人員受到了不法的侵害,坦率講每當我看到這些東西都感到心情很沉重,應該説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患者還 是醫務人員都是我們同胞,都是應該保護的對象。我們不能簡單地看這一兩個事例,主要是看從機制上,從體制上,從根源上它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研究的結果 是,現在缺乏醫生和醫務人員群體以及患者群體各自的溝通、交流和保護機制。為什麼我講這個問題?首先要有個正確的概念判斷、分析框架才能把這個問題説清 楚,醫患關係不是哪一個患者和某一個醫生的關係。
中國網: 這不是個體的問題。
王虎峰: 對,從醫生這個群體來講,要知道他從事的大量是專業技術工作,靠 一般的行政監管是解決不了具體的醫療行為,不可能人盯人,醫生看病,旁觀派個人去看著。患者缺乏這种醫療專業知識,他也不可能對醫生那種行為真正做出有效 的鑒別來。國際上的慣例,大家公認的是,應該有專業的自律組織,有醫生的同行來進行評判,來進行考核認證,來進行這些事物的處理和規範,換句話説就是成立 一個真正醫務人員、醫生自律組織,給這個組織有職有權,一定要從行業上進行規範。保護機制,醫生他從事這個職業是有職業風險的,應該通過保險方 式,既然有風險,在必要的時候就有必要在保險機制來分擔,醫生個人是沒有能力去賠償,甚至醫療單位都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所以我們説要建立一個機制,當然對 他們的權益也應該進行相應的保護,醫務人員這個群體來講,它是個受保護群體。再説患者,我們現在有消費者協會,消費者協會有很多投訴,它可以給我們消費者撐腰,但醫療糾紛除外,就是我們這種消協裏並沒有對醫療糾紛進行處理,因為醫療相對比較專業。
中國網: 不好鑒定。
王虎峰: 是的,但國際經驗來看應該也可以有相對比較專業的機構來幫助患者 反映他們的訴求,這種反映不是簡單的個案。現在很多醫療糾紛有很多驚人相似的結果,應該反映到制度層面,怎麼樣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進行彌補,只有這樣,這 兩個群體才能得到互動。如果我們沒有人幫著做這個事情,那麼患者遇到問題,他肯定找親朋好友,通過個人的關係和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這就是我們很多事情 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的原因。這種制度化的安排有團體之間的協調對話,它很大的好處是,還有互相的溝通機制在裏面。怎麼樣做一些預防性的東西,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經常發現的同類問題,高發問題,有些預防措施去做,這樣就很好地避免了這種糾紛和矛盾重復發生。
中國網: 其實還是機制的問題,我們也期待著機制能儘快完善建立起來。
王虎峰: 我再補充一句,最近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可以看到有些措施是治標 的,有些是治本的,應該標本兼治,4.特別是按照三中全會的精神,要增強社會組織的活力,怎麼樣去用治理的理念去重新審視看待這個問題,我建議應該對醫生的自 律組織、消費者特別是患者的權益保護進行研究,做出一個制度性安排。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