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醫改必須直面難點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6 內容來源: 上海東方高清
光明日報:醫改必須直面難點
我國新一輪的醫改已經啟動四年多了。其間,百姓尤其是基層百姓已經從中受益。但是,隨著醫改進入了深水區,對醫改“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期待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
國家衛計委日前召開《學習三中全會決定 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座談會》,來自衛生領域的部分省份負責人和專家,就目前醫改工作遇到的困難進行了剖析,厘清今後的工作思路。
如何把患者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醫療人才是關鍵。但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直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遭遇合格的人不多、合格的人又留不住的尷尬局面。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廳長畢立夫也指出,旗縣醫院的人才跟不上,這是當地最大的瓶頸。
誰去基層、怎麼去?大家的共識是:必須由激勵機制代替行政命令。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科院院士曾益新介紹了國際上可以借鑒的有關做法:醫務人員的工資會參照一個系數,從大城市、中等城市,最後到社區、鄉鎮,越到基層,系數越高,薪酬也越高。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調動醫務人員去基層的積極性。
基層缺少高層次人才,就很難做到有效分流患者。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介紹,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還存在稀缺醫療資源被佔用的問題。以北京宣武醫院為例,每天的門診量中有30%的患者僅僅是開藥,影響了許多疑難雜症患者的治療時間。
談到社會辦醫,吉林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義坦言,如果不放開醫師多點執業,社會辦醫想發展起來就有如無源之水,不能源遠流長。
“多點執業放開也是在支援社會辦醫,要加快制定相關的措施來規範這一執業行為。”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跟不上,醫師多點執業就很難發展起來。
畢立夫指出,我國對非營利醫療機構的研究不足。國外醫療機構80%是社會辦醫,其中85%以上是非營利性機構。他認為,非營利醫療機構對緩解患者看病難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應享有的諸如土地、人員、稅收等方面的配套優惠政策目前並沒有跟上。
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的醫改工作要特別注意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預留足夠的規劃,真正建立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資本辦醫體系,使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到2015年達到總量的20%左右。
“醫改在著重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一定要關心我們的醫務人員。”畢立夫直言,這支隊伍的穩定性事關醫改成敗,他們的收入偏低、執業環境差等問題都需要關注。
江西省衛生廳副廳長曾傳美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定要打破傳統思維,應和相關部門一起制定更合理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
對此,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非常贊同。他強調,一定要尊重和體會醫者的勞動價值。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是與政府治理相關的制度的改革。其中 “非營利性和惠及老百姓是公立醫院的兩個關鍵詞”。畢立夫則表示,政府哪些應該有為,哪些應該退出,是下一步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
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要以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為中心,做好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這三篇文章。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