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基礎教育要警惕過度資訊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5 內容來源: 北京公共
人民日報:基礎教育要警惕過度資訊化
資訊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所起的作用,應該限定在輔助、支援、保障、提升的層面,而不是“引領”
當前,不少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完全的電子化教學趨勢:先用電子白板取代傳統教學中的黑板,進而用觸摸屏取代電子白板。電子手段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一切都以PPT和平板電腦為介質進行互動教學。這種資訊技術“引領”基礎教育教學的觀點和做法,存在很大問題。
相比傳統教學,資訊技術驅動下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都是預設的程式和內容,有時只是將紙質內容電子化,使得教學過程中本應具備的靈活性、生成性因素很難體現出來。也因此,資訊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所起的作用,應該限定在輔助、支援、保障、提升的層面,而不是“引領”。
也許有人會説,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經廣泛採用網路遠端教學,諸多優秀教師的“公開課”被許多國家的大學生、研究生共用,在知識傳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適合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並不一定適合基礎教育。畢竟,基礎教育面向的對象主要是自學能力較弱、很容易被外在表現形式迷惑的未成年人。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讀中學。由於他患有寫作綜合徵,無法使用紙筆完成作業,學校特批他可以使用筆記型電腦完成所有的作業、考試,實現與老師同學間的交流。從這裡可以看到,雖然美國的資訊技術已經發達到完全可以支撐電子化的教育方式,但教學方式依然是電子手段與傳統模式並用,允許學生100%依賴資訊技術完成學習,也是有特殊情況,萬不得已。美國的課堂教學和中國差不多,應以傳統手段為主,電子手段只是輔助性的。
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使孩子們保持並繼續豐富自己的想像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一階段的教學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傳播教師的思想、思維、思路,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想像力是從人們對於外界事物的興趣而來,加之系統教育的不斷啟發和誘導。而資訊技術能夠做到的只有兩點:一是獲取的便利和快捷,包括知識、資訊和朋友;二是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和趣味化。它既無法取代面對面教學時必然的生動性和互動性,也難以取得超越傳統課堂教學“教學相長”、“即時感知問題”、“快速反饋解惑”的功效。也因此,使用資訊技術時應保持基礎教育的本色特點,通過資訊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教育者和學生交流思想、培養更為全面和富於想像力的思維。
基礎教育中的“過度資訊化”還表現在:不少學校只重視硬體投入,而輕視內容建設。採購的硬體很先進、超前,花費不菲,但只有少部分功能得到利用,而後期的內容建設滯後,有限的教育資訊化經費投入的效率有待提高。
還應看到,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屬於未成年人,保障綠色上網、安全上網,是學校、家長、社會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上説,老師利用網路增加師生交流,而不是取代傳統的交流渠道,才能真正體現資訊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價值。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