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辟謠喝牛奶致癌 稱擔心激素可選脫脂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18 內容來源: 新京報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近期在微信朋友圈裏,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讓每天習慣喝杯牛奶的人不禁大吃一驚。
這篇文章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終生吃奶的動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荷爾蒙産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稱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易致癌,牛奶中的蛋白質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記者查詢發現,與這篇文章類似的觀點,早在2010年就開始在網上傳播了,而且會時不時再增加一些新資訊,開始另一輪的流傳。
那麼牛奶到底還能不能喝,它究竟有沒有營養價值,奶牛是靠打激素産奶的嗎,致癌一説是怎麼回事?記者就此採訪了食品安全專家,一一回應這些疑問。
釋疑 1
奶牛産奶靠打激素?
激素並不能讓奶牛産奶
傳言:懷孕才能産奶,奶牛一直産奶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停地懷孕生小牛,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新聞裏所説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介紹,激素是不會讓奶牛産奶的,因為奶牛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只有在産下小牛後才開始分泌乳汁,大約 305天就會停止分泌乳汁,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時,養殖場一般會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適時間為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會再次生下小牛,開始新一輪産奶。
另外,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一種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荷爾蒙那樣的性激素,這種生長激素,也不可能讓奶牛不懷孕就産奶,而主要是為了增加産奶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美國FDA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長素,用來産生更多的牛奶。只要是集約化、工業化的養殖奶牛,都會使用外援力量,比如紐西蘭會定時使用激素,讓奶牛發情期同步。如果沒有外來激素的干預,奶牛完全處於放養狀態,産奶量就沒有辦法保證。
朱毅説,允許使用的生長激素不會損壞消費者健康。如果實在擔心牛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可以選用脫脂牛奶。
釋疑 2
喝牛奶易患各種癌症和慢性病?
沒證據證明牛奶能致癌
傳言:美國教授T。柯林。坎貝爾博士研究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尤其是佔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壓等患病幾率。同時,牛奶中的IGF-1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雲無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為,“並無證據説明IGF-1致癌”。同時,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不構成健康隱患。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則表示,美國坎貝爾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沒有更有力證據證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風險”。據介紹,坎貝爾進行的試驗,是通過大劑量黃麴霉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癌變細胞的大鼠,並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對健康人體有相同作用。
據了解,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人民日報社《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説乳製品會致癌”。
而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指出,人類確實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後還在飲用乳製品的哺乳動物,但這並意味著長期喝牛奶就損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為,過量攝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風險。但牛奶也能降低腸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這些也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釋疑 3
牛奶能不能喝,喝多少合適?
建議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
傳言: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朱毅表示,目前在我國的膳食結構中,牛奶還是可以作為補充鈣質的優先推薦的食物,因為它的含鈣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
在朱毅看來,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規模牛奶科普宣傳,乳業進入超高速發展時期,以至於牛奶似乎成了健康保障、現代生活的同義語,但她認為沒有必要神話牛奶,就把它作為普通食品中的一個選擇,以平常之心看待就可以,既不用神話,也不必妖魔化牛奶,需要理性適度消費。
她指出,中國人食用的奶製品非常少,過量的幾率很小,因此不必過度焦慮。只要不是乳糖不耐這類人群,攝入適當的牛奶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一般來説,每天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牛奶,不但不會增加疾病風險,反而會帶來有益的補充。
記者同時查詢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也為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準,遠低於美國等國家。中國營養學會此前向媒體介紹,近20年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每人平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準只有20毫升。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