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13 內容來源: 上海第一財經
第一財經: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天在京閉幕,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次會議高度評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會議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即是要在改革的廣度與深度上同時做文章。從全會的公報來看,未來需要推進的改革領域眾多,改革任務相當艱巨。這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則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一個嶄新的提法,也是此次全會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這個提法表明,決策層圍繞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在繼續加深,也會在經濟體制領域推動更深入的市場化改革。
回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的改革歷史,對於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確實經歷了一個摸索的過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發的公報中,看不到市場二字。該公報提出的是要領導下放權力,“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手段結合起來”。雖已是衝破禁區的重大突破,但透過這些充滿鮮明歷史特色的表述,可以看出當時的時代認知。
1993年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是又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三中會議,此次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對於“市場”的認識,有了明顯的變化。此次會議認為,經過15年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基礎性作用”這幾個字,由此進入了中央文件當中。
從十四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晃又是20年。20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得到完善,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也不斷得到深化。當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以“決定性”來概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其中的重大理論意義毋庸置疑。
經濟體制改革是未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而想要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必須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説到底,政府的職能需要進一步厘清,政府之手不能亂伸,該為之處須為,不該為之處決不能亂為。過去儘管強調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但在實踐當中,政府之手扭曲資源配置的情形卻也較為常見。同時,通過市場化改革,讓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真正得以實現。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應有必要的平衡。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刻意忽視“市場失靈”的情形,但當下的關鍵問題在於,過度的政府干預會扼殺經濟活力和社會創新的能力——正因此,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簡政放權,為市場鬆綁,進一步厘清政府職能,去除不當的管制。
未來經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則需要在土地制度、金融、財稅體制,以及國企改革等多個方面繼續發力,打破阻礙市場發展的制度藩籬。經濟體制改革不徹底、不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仍然只是一種理想。當然,這樣的市場化改革也需要一個更為清明的法治環境來護航。
從1978年到1993年再到2013年,中國的市場經濟之路在不斷演進。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推出,必會在當代中國改革歷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記,也將助推中國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歷史征程。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