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食品安全資訊公開為何“躲貓貓”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5-20  內容來源: 上海東方衛視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常抽檢發現部分單位的食品不合格,但是卻沒有依法向社會公佈不合格産品的品牌、生産單位及銷售單位,有關食品的危害性也只字不提。關係老百姓食品安全的資訊本該讓全社會知悉並加以利用,但如今卻成了有關政府部門“不能説的秘密”。食品安全資訊公開為何“躲貓貓”?

  故意隱瞞關鍵資訊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抽檢公告,但是其中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資訊卻被隱瞞,有關專家指出,這種行為涉嫌違法。

  首先,資訊選擇性公佈有違法律宗旨。除米及米製品外,目前還有熟肉製品、食用油等6類不合格産品的品牌、生産廠家、銷售單位在其抽檢公告中均未公佈。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峰劍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佈資訊,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食藥監局的行為明顯違背了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前述法律規定。”

  其次,不合格食品危害無説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公佈資訊,應當同時對有關食品可能産生的危害進行解釋、説明。而在廣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的抽查結果中,共有8個抽檢項目不合格,如熟肉製品金色葡萄球菌不合格、食用油黃麴霉素B1不合格、辣椒幹及辣椒粉羅丹明B不合格、米及米製品鎘含量不合格等,但對於不合格項目可能造成的危害並沒有一個字的解釋。

  被疑充當“保護傘”

  “我不能理解,在一切證據都已經坐實,也公佈了總體數據之後,為何不能進一步公佈詳細資訊。”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毅説,食品安全資訊越透明越能減少恐慌,“猶抱琵琶半遮面”只能損傷自身公信力,且讓事態複雜化擴大化。部分消費者質疑説,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故意隱瞞重要食品安全資訊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動機,是維護善良老百姓的健康重要,還是維護生産不合格食品的企業重要?

  廣東一位長期在食品執法部門工作的執法人員説,對於含有鎘、黃麴霉素的這類不合格“慢性中毒”的食品,一般情況下不會突然引發大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迫於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壓力,於是對食品企業的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身既不易受到法律制裁,也能保住“烏紗帽”。

  新華社記者 李柯勇 歐甸丘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 蘇娜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