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計劃經濟”是壓抑中國創新的主要原因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4-0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會4月7日在海南開幕。經濟學家胡祖六在6日舉行的小組論壇上表示,“儘管經過了30年的改革,中國政府的力量仍然太強大、制度經濟仍然太濃厚,這恐怕是壓抑創新的原因”。

以下是文字實錄:

胡祖六:感謝三位企業家對於創新這樣一個好的題目都提出了非常好、非常有價值的觀點。陳峰講到英美工業革命和現在的工業革命相比中國是缺乏創新的,如果按照重大技術成果來説我們可能是跟他們不能比,但這本身就是不可比的,因為我們的城市化晚了一兩百年,我們並不是什麼都要自己創新,我們只要在很多方面聰明地模倣就夠了,有句話説得好“不要重新發明車輪子”,因為車輪子已經被發明出來了。英美工業革命兩百多年之後有了很多成果、經驗和技術都被我們拿來用,他們也走了很多彎路、犯了很多錯誤,我們也可以借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30年來發展得非常好,就是通過模倣。但是中國也不是第一個靠模倣實行工業化的大國,包括日本、南韓、台灣的崛起也都是走了一個很長的模倣的過程,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是在差不多50-60年代代表著低成本和低技術,70-80年代台灣製造就代表著低成本低技術。

曾經有部電影就是邁克爾.道格拉斯打不開雨傘,然後女主角就取笑“你這是台灣製造吧?”就是因為台灣製造的低品質,但是現在南韓三星、台灣機電在全球都是領軍的産業,現在中國還是處在一個轉捩點上面,30年來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拳頭産業可能已經難以為繼了,因為我們的勞工成本、土地成本都上去了,而且還有污染,我就特別讚賞遠大的敬業精神,中國的工業化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通過高投入、高排放的模式,也對我們的空氣、水源和整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下一步我們就要通過創新來實現高成長。現在我們處在一個轉捩點,剛才陳峰談到創新元素,包括人才、資金,我覺得還要加上環境。如果單純從R/D佔GDP的比重來看,我們和OECD國家相比還差一點,但是已經很趨近了。日後不光是投錢就能有效,前蘇聯R/D在GDP的比重可能還高於歐美,但是整個20世紀,包括過去的10年前蘇聯從來都不是一個創新型的大國,它在某些領域,比如航太和軍事方面很強,但是幾乎在所有的民用工業都不是創新者,這跟制度非常有關係。

我想説的是不光是錢,錢怎麼分配、怎麼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早期的創投,VC、PE,就像納斯達克這種市場對於創新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環境,還有人才,我們教育體系對於創新的壓抑、對於個性的壓抑也是一個問題。但是我想補充的是環境和制度,儘管經過了30年的改革,中國政府的力量仍然太強大、制度經濟仍然太濃厚,這恐怕是壓抑創新的原因。

責任編輯: 晴天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