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雞尾酒療法”首次治愈艾滋女嬰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3-05  內容來源: 央視新聞頻道

組合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

 

美國專家3日宣佈,一名出生時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兩歲女童已基本痊癒,停藥近一年未見感染,生活正常。這項進展有助治療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兒,被媒體稱為醫學史上一個新篇章,將為艾滋病治療“打開多扇門”。

女童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兒童醫療中心、密西西比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3日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0屆逆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會議上報告説,他們在兩年前選取一名通過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的女嬰為治療對象。在該嬰兒出生30小時後,對其進行組合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目前,這名女童屬於“功能性治愈”,而非完全根治,因為高靈敏測試結果顯示,她體內仍殘留著艾滋病病毒的遺傳物質,不過量極少,無需藥物治療。

“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療,用常規方法也難以在患兒血液中檢測出病毒。

熟悉這一病例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安東尼·福奇告訴美聯社記者:“如果不算治愈,可以稱之為接近治愈。這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專家稱,組合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這種傳統療法並不新鮮,這名女童能治愈關鍵是治療時機。

全球唯一一個獲得完全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美國人蒂莫西·布朗。2007年,他因治療白血病而接受骨髓移植,骨髓捐贈者天生攜帶抗艾滋病病毒的變異基因。術後5年來,布朗無需攝入治療艾滋病的藥物。

與布朗相比,這一新病例對新生兒感染艾滋病病毒更具意義。她的特殊之處在於,出生30小時內接受大劑量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根本性治愈”艾滋病當前仍難以實現

女童的母親從未接受圍産保健,因早産進入一家鄉村醫院。快速檢測結果顯示,她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通常情況下,醫生應該給新生兒注射低劑量藥物,以防艾滋病病毒在新生兒體內紮根。但這家醫院並沒有這類藥物,於是把嬰兒送往密西西比大學醫療中心。

醫療中心的漢娜·蓋伊發現,新生兒的情況比較危險,於是給她注射了高於治療水準的劑量。蓋伊説:“我感覺孩子的情況比較危險,決定盡力挽救。”結果,這種嘗試成功地擊倒新生兒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令病毒無法“生根發芽”。

女童持續接受治療18個月,反應良好,隨後停止治療。數月後返回醫院復查,蓋伊的標準測試未檢測到艾滋病病毒。停止治療10個月後,6家實驗室的一系列高靈敏測試顯示,女童體內的艾滋病病毒並未回歸,只殘留著一些看來無法複製的遺傳物質。

蓋伊每隔數月對女童進行復查。她説:“我檢測病毒,祈禱它一去不復返。”

研究人員表示,根除艾滋病病毒,即“根本性治愈”艾滋病當前難以實現。現在針對艾滋病病毒嬰兒感染者的藥物治療,一般開始於其出生後3到4個月之間,因此儘早、準確進行抗逆轉錄治療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嬰兒意義重大。

給感染艾滋病病毒兒童帶來希望

專家們認為,密西西比新病例將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帶來希望。據報道,全世界目前約有250萬嬰兒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染每天新增約1700例。

約翰斯·霍普金斯兒童醫療中心的德博拉·佩爾紹德負責調查這一獲得“功能性治愈”的病例。

佩爾紹德帶領的研究小組計劃驗證蓋伊的療法,對其他高危新生兒實施積極治療。佩爾紹德説:“也許我們能夠阻斷這種病毒的種子。”

福奇説,如果這種療法對其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兒也有效,將為艾滋病治療“打開多扇門”。

不過,蓋伊強調,預防重於治療,“我們不能承諾治愈受感染的新生兒,但我們能承諾,如果母親懷孕期間接受治療,能夠預防大多數新生兒感染”。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