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看變化 喜迎十八大:草廠村的大棚故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0-09  內容來源: 北京衛視

基層看變化 喜迎十八大:草廠村的大棚故事

基層看變化 喜迎十八大:草廠村的大棚故事

    “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群眾上路”,通州區漷縣鎮草廠村黨支部通過建立“黨員科技示範基地”,充分發揮黨員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先鋒模範和示範引導作用,建大棚、種蔬菜,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今天,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士珍早早來到大棚,幫農戶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

    看著眼前蔬菜大棚裏紅火的景象,誰能想到十幾年前,這裡一個大棚沒有,靠著種小麥、玉米這樣的低收入作物,家家都不富裕,是個經濟落後村。為了徹底改變落後面貌,2002年冬天,村黨支部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5名支部成員自費遠赴山東、河南、貴州參觀學習。

    眼界一打開,想法就來了。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蔬菜種植對村民來説,是個新鮮事,誰心裏都沒譜,萬一賠了怎麼辦?考慮到實際情況,黨支部決定先建立“黨員示範基地”探探路,有風險讓黨員先承擔,等成功了再把村民們請進來。

    就這樣,12個土棚拔地而起。沒想到,還沒等到收成,卻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風夾冰雹,精心建起的大棚成了一片廢墟。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災害過後的第二天,全村50多名黨員紛紛拿出多年積蓄,集資10萬餘元建成了12棟溫室大棚,“草廠村黨員科技示範基地”誕生了。

    基地引進了花卉和反季節蔬菜進行試種,找了老師來實地指導,村裏的黨員幹部帶頭刻苦學種植技術,起早貪黑埋頭苦幹,當年,每個大棚就實現純收入5000元。這“第一桶金”不僅鼓舞了黨員們士氣,也鼓足了村民們的勇氣。種蔬菜的人多了,新的問題也來了。

    2006年,草廠村註冊成立了無公害蔬菜種植産銷合作社,吸納全村400多戶村民入社。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又提供資金扶持,還幫助村民找銷路,形成了“一條龍”服務。

    2007年,村裏又成功打造“草廠無公害蔬菜”和“草廠食用菌”兩大品牌,經濟收益翻了一番。目前,草廠村已經形成了集蔬菜、食用菌的設施生産+基地+農戶+合作社為一體的産業鏈條。

    草廠村終於改變了面貌。對於未來,村裏的黨員幹部定下了一個發展藍圖。

 

責任編輯: 石宇昕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