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智明:加大力度治理貴州石漠化問題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6-0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6月1日9:00,貴州省副省長祿智明就貴州扶貧開發有關情況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

 聯合早報記者: 關於石漠化的問題,石漠化的問題更多是人為的因素還是天然因素造成的?在貴州扶貧和開發的過程中,面對人與環境的和諧方面有哪些比較大的挑戰?謝謝。

發改委總經濟師: 感謝聯合早報的記者對貴州石漠化治理的關心。在推進石漠化治理的工作中,做的工作和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面臨石漠化治理的資金缺口比較大。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8-2015)》,到“十二五”末,總的石漠化治理的面積大約在1.79萬平方公里,從2008年到2011年這三年的時間裏,從中央安排的各方面資金,治理的任務僅為3878平方公里,因此按照這個進度來看,在“十一五”末要完成1.79萬平方公里的治理面積,資金的壓力和缺口還是很大,這幾年我們省裏通過以石漠化治理為平臺,整合各方面的生態建設的資金,也加大了對這塊的建設力度。到了2011年末,實際完成的石漠化治理的面積達到了6075平方公里,雖然一方面資金缺口大,但是我們發揮自身的優勢,整合資金,加大力度。

發改委總經濟師: 第二,面臨的另外一個困難,自然災害對石漠化治理帶來的一些影響。因為從2008年以來,我們面臨百年不遇的雪林災害和特大乾旱,這些對石漠化治理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林木的成活率比較低,林草植被的損失比較大,但是我們及時採取措施,對石漠化治理縣加大補植補造的力度,盡可能將災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第三,有效治理石漠化的方法和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突破。通過這幾年我們對石漠化的治理也總結和提煉了一些治理的模式和方法,但是由於貴州的石漠化等級比較全,類型多樣,分佈廣泛,治理的任務仍很繁重,仍然需要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加大進一步探索多種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努力完成規劃確定的治理的任務。

主持人 郭衛民: 石漠化形成的原因,看誰能解答一下?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

祿智明: 感謝這位記者對石漠化治理的關心。貴州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自然的、地理的,地理的就是我們貴州是雲貴高原的臺地,喀斯特地貌發育非常明顯、非常完整。按老百姓話説,天干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記者朋友們都讀過毛澤東詩詞中有一句“烏蒙磅薄走泥丸”,走泥丸就是石漠化最典型的一個寫照,這是地理的原因。第二是人為的原因,由於多年來過度的開發,毀林開荒造地。第三是歷史上喀斯特地貌比較突出的地方,歷史上森林覆蓋率還是比較高的,一旦有森林覆蓋率是最秀美的風光、最美麗的山水。1958年大躍進大連坂田的時候毀林,第二個時期是文化大革命包乾到戶以前毀林開荒,第三個是長時間的老百姓的生碳林,老百姓的生産生活用的燃料就地取材,都是砍柴火,這樣森林覆蓋率下降,形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因為我們貴州是在高原臺地上,地形上是西高東低,一下雨就形成地表徑流,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就比較明顯了。

石漠化是可以繁殖的,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治理後的石漠化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第一是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承擔了全國的長江中上游的生態屏障建設的主要任務。這幾年實施了林業的七大工程,剛才我説的飛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速生豐産林、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實施下來的效果,每年的森林覆蓋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從過去20%多的森林覆蓋率到去年以及全省的森林覆蓋率已經接近41%。在石漠化的治理上有明顯的效果,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所以我們的珠江、長江、南盤江、北盤江、烏江流域的水流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對澳門等幾個地方的飲水,清澈的水都送到他們那個地方,效果非常明顯。所以石漠化只要不去破壞、不去動,退下來,封閉起來,它的恢復是有望的,並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貴州降雨還是比較豐富,平均每年的降雨在1000-1300毫米,去年和前年特殊情況降雨少一些,只要封起來不動它,無論是灌木還是各種牧草,封閉都比較快,所以石漠化治理只要減少人為的因素,是可以恢復、可以治理,能夠恢復一片青山綠水的自然風貌。謝謝。

 

責任編輯: 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