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書同質化嚴重 過半為剪刀加漿糊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1-30 內容來源: 江西衛視
“曾經有書商拿著書找我推銷,聲稱可以給近一半的折扣,讓我介紹給孩子們買,被我拒絕了。其實他們聲稱這些書是名校或名師編撰,其實多半是各處粘貼,所謂名師和名校也只是挂名。”在北京市豐台區當英語老師的李然告訴記者。
當下,許多教輔書換個封皮就寫上新題型、新大綱字樣,同質化嚴重,內容編輯淪為簡單的“剪刀加漿糊”。換湯不換藥地編教輔書只有一個目的——掏走家長腰包裏的錢。
複製粘貼就成書
就此,記者走訪了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發現教輔類圖書種類繁多,僅封面上有“黃岡”字樣的就不下十種,而一些挂有名校名師字樣的教輔書往往被列入“暢銷書”。一名初三學生跟記者説,他一般很少自己來買書,因為翻看起來大致都差不多,一般都是老師指定或同學推薦。“現在兩三本書中,有幾套完全相同的模擬題是很正常的。我每次做題時,都會發現做過的題目,浪費時間。” 一位家長則直言不諱:“真是顛覆了我對於圖書的看法。”
首都師範大學在校生小蔡告訴記者,她和同學都在位於定慧寺橋附近的一家公司做教輔類圖書編撰。“其實,這種書很好‘攢’。圖書公司給我們書目,我們去網上找內容。”“攢書?”記者對這個詞很好奇。“説實話,編書已經算不上是‘編’了。在網上搜索、複製、粘貼,拼湊拼湊,就成了一本書。我也覺得這很對不起讀者。想認真弄,時間又不允許。”她如是説。
倉促出書只為漁利
人民出版社的盧編輯向記者透露,教輔書在圖書市場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對於如此有“錢途”的版塊,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目前不少教輔書都是合作出來的。名義上是合作,但是很少有出版社親自操刀,只在完成後略翻一遍就立即成書了。其中不乏有書商為擠壓成本,雇傭學生四處粘貼,倉促成書,品質難以保證。“這些圖書公司多半會以極低的價格銷售出去,他們的銷售渠道就是推銷給老師,由老師銷售出去。儘管折扣極低,但是他們也都有賺頭。”
一位多年從事出版發行的人士揭秘説,由於教輔讀物發行量大、成本低利潤高,很多中小出版社以合作出書的名義與書商合作。通常情況下,這些做教輔書的書商都有相對成熟的第二渠道銷售圖書,書稿和發行都不依賴出版社,只是書號從出版社獲得。另外,圖書批發市場的第二渠道一般折扣在4折左右,因此成本要控制在折扣之下才有錢賺。
也正是如此,一些規模較小的出版公司或工作室才唯利是圖,自行組織人員用“剪刀加漿糊”方式,東拼西湊。“有些也是迫不得已。我之前在出版社工作時,一本教輔從有書稿、到編輯,再到出版,至少也要兩年。如果‘剪刀加漿糊’,一個月就能出一本。一些無作者資源的出版社不甘心退出潛力巨大的教輔市場,只得和書商合作。”一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書商説,“其實在市場上的書,還有一些有侵權嫌疑,這些圖書一部分是盜版,還有一部分是盜印的。這類圖書的成本更低,發行過程層層加碼回扣,一般都會做得比較順利。另外,培訓學校也是盜版或盜印圖書的樂園,這不僅可以降低教材購進成本,還可從中得到可觀收入。”
改變考試製度是關鍵
教輔書的品質關乎學生的未來,新聞出版總署早在2001年就發佈了《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規定教輔材料的出版實行總量控制,出版單位每年須向總署提出選題計劃,經批准後方可出版。然而事實上,記者發現以合作出版的形式變相買賣書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
新聞出版總署培訓中心負責圖書編輯培訓的一位樓姓工作人員説,近年,新聞出版總署對於中小學教輔讀物品質非常重視,所有的責任編輯都必須經過培訓後,執證上崗,圖書品質是有保證的。對於教輔書的購買,他建議選擇教輔類專業出版社。這種出版社一般對於合作類圖書和教輔書,都有嚴格的把關。
出版界有關人士認為,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應加強監管,將教輔書的管理落到實處,並且採取切實措施,杜絕一些學校向學生主動兜售甚至攤派教輔書的行為。
而相關教育專家則表示,瘋狂購買教輔書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産物,徹底解決教輔書問題,要從教育和考試製度的改變入手。本報記者 趙劍影
責任編輯: 石宇昕 |
相關文章
- · 老師推薦教輔書 學生徵訂很無奈 [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