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訪談

馬少驊:為何不能把孫中山拍好拿奧斯卡獎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10-21

 

《辛亥革命》孫中山的飾演者馬少驊接受中國網主持人採訪

中國網:

  請馬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下在《辛亥革命》這部電視劇當中您扮演的孫中山,我知道您已經是很多次扮演孫中山這個角色了,這是第多少次,您心裏有沒有統計過?

馬少驊:

  孫中山演了幾次了,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理解。

中國網:

  這部電視劇給您帶來哪些新的感受?

馬少驊:

  我更從他的內心去著手,更從這個人的思想體系去著手,更從他性格特徵去著手。因為我們也演了一些其他的角色,一些人物性格上比較單一,比如內向、外在。孫中山不是,孫中山既有他內在的地方,也有他外化的地方,它是內外交接起來的,他比較寬泛、複雜,難以把握,這是我在塑造這個人物時的難點。

  第二個難點就是陰謀好演,陽謀不好演。就是特別光明的人我怎麼去展現,而且要展現的可信可親,肯定離不開兩個字——真實。那麼真實從何而來?劇本中很多語言説不好就成空話了,必須要言為心聲。如何言為心聲?我不敢説是把它掏透了,讀懂了,否則我就出不來那種真實的情感。

中國網:

  您讀了多少資料,包括孫中山先生的一些資料?

馬少驊:

  就我手上的這些書,算下來大概五六十本,這些書都不斷地在看,重點的書就不止看一遍,特別是在拍這個戲的過程中,要讀了他的東西再展開想像,想像這個人是什麼樣,我必須把他“化”到我身上才能出來。是比較難,好在我們有那麼多好的優秀演員在幫助我,所以讓我完成了這個任務。至於完成的好與壞,就是我要談的最後一個問題。

  每一個演員拍完戲總是想把自己的作品拱手獻給觀眾,希望觀眾喜歡,也希望專家肯定,我説過,我拍戲是給老百姓看,同樣也是給專家看,因為專家給我們認可,老百姓喜歡,這比什麼都高興。

中國網:

  觀眾的認可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馬少驊:

  戲拍完了在街上碰見一個人,人家最後走到你面前拍拍你,説我看你那個戲真好。就那一句話我就太高興了。為什麼呢?他認可你,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拍完《辛亥革命》之後還將繼續努力。因為《辛亥革命》只是孫中山的前半部,我認為他的後半部是這個人更精彩的,就是救國,承擔起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建立共和這麼一個任務,是他後半部,一直到59歲死,如果有這個機會的話,在現在的基礎之上去完成那個任務。

中國網:

  您真的是把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特點都抓住了,而且對他後半生、前半生的一些不同領會得非常深刻。您剛才也提了一些願望,如果有機會能夠把孫中山後半部分的生活、工作當中的一些情況更好地通過影視作品展現出來。

馬少驊:

  是這樣的,我覺得印度能拍出甘地,中國為什麼不能拍出孫文,印度拍甘地拿到奧斯卡獎,中國為什麼不能把孫文拍好拿奧斯卡獎,他的事跡不比甘地差,他極其豐富,只要你去挖掘,這即便不是我演,是別的同志演,我也祝賀他們。

中國網:

  這個艱巨的任務我們交給倪祖明製片人和李偉導演,共同幫我們完成。同時我還得問您一個問題,您在飾演孫中山先生的時候,抓住了他哪些細緻的特點,就是人物最有特色的地方,像眼神、手勢,有沒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

馬少驊:

  有一個人叫吳相湘是同盟會會員,也是台灣研究孫中山的大學者,他就説了孫文“靜如水,動如獅”,一旦安靜下來聽別人説話他是安安靜靜,就向水一樣,他一旦説起話來他激情彭湃,所以“靜如水,動如獅”是我給他找到了一個形象的定位。謝謝!

中國網:

  您能不能具體談一談,在影片的拍攝過程當中,您有怎樣的感受,體會到怎樣一種精神?

馬少驊:

  因為我也是邊拍邊在感受,邊拍邊在琢磨這個人。比如説都知道孫文從畫面上穿西裝,實際上這個人很窮困潦倒,他根本沒什麼錢。民國政府成立(1912年)的時候,他在芝加哥穿的破皮鞋,他喝的咖啡是賒賬的,這是有據可查的。他一手枕著籌款來的錢,他一手賒著帳,你説他過什麼日子,他就那幾件西裝,你把他所有的照片翻出來,他就兩三件西裝,他沒有了,他的襯衣領子都是假領,因此他個人生活和他要做的事情是很人性的。

中國網:

  經濟上很窮困,但是在思想上卻時刻牽掛著祖國的命運。

馬少驊:

  對,他對所有來參加和他攜手推翻帝制的,不管年齡大、年齡小的人,他都相敬如賓,不管是年輕的學生,還是比他大的,甚至和他年齡差不多的,他都是平等對待的。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一直到他1912年當總統的時候,他能夠把總統讓出來,我看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當權者做得出來,儘管他也是不太願意,但是他讓了,是無私的。“天下為公”這句話不是杜撰的,是他有感而發的。胡總書記在那天大會上説,給孫中山定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我覺得定位的特別好。謝謝!

  更多訪談內容>>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