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去年,大概有20多萬考生放棄高考出國留學。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些人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另一些人則認為,中國內地高等教育正在經受全球化的衝擊,棄考留學只不過是這種衝擊的一個縮影。
多數高中生在積極應考,但近年來,中國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放棄考試、放棄報到的“三放棄”現象也逐漸顯現。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10年,高考棄考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的數量不少於20萬人。如今,留學已經為國內優秀考生的一項選擇,被戲稱為高考的“第二志願”。
高中畢業參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學的學生近年來猛增。有美國高考之稱的“SAT”測試2002年的中國內地考生只有200多人,如今這一數字每年已直逼2萬人。“美國高考”不搞一考定終身,每年對海外學生有6次考試機會,而且考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如果收到多張入學通知書,可以比較之後作出選擇。這些誘人的條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尖子生投身“洋高考”。
在北京十一學校,和孫博一樣,正在學習國外高中課程和在出國班就讀的同學大概有500多人,佔全校高中總數的1/6。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這種現象實際上意味著,“隨著教育全球化,國內大學的吸引力其實在下降。”部分中國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始面向發達國家‘購買優質教育’。
根據2010年版的“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國的大學只有北大和清華進入了前100名。北大排名47,清華排名54。而英國《泰晤士報》公佈的2010-2011年度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名中,也只有三所中國大學進入了前100名。不管各大機構出爐的排名如何變換,在榜單前列的,永遠有哈佛、耶魯、康橋、麻省理工等美英名校。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少數的優秀學生都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集中。數據顯示,美國名校近些年國際學生申請人數大幅增長。2010年進入美國名校就讀的中國學生人數達128000人,較往年增長三成之多。
而在中國國內,雖然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但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大學依然稀缺,因此,“高考獨木橋”現象依然存在。只是從“能否上大學”的獨木橋變成為“能否上好大學”的獨木橋。分析人士認為,與其擠國內的獨木橋,為什麼不放眼全球?這成為很多中國家長的選擇,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無法回避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