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電)為科學、規範地做好性早熟診療工作,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衛生部制定了《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
指南中明確,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按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分為中樞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以往分別稱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外周性性早熟是緣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體內性甾體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準,故只有第二性徵的早現,不具有完整的性發育程式性過程。
指南中指出,中樞性性早熟的治療目標是抑制過早或過快的性發育,防止或緩釋患兒或家長因性早熟所致的相關的社會或心理問題(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齡提前而減損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標。但並非所有的中樞性性早熟都需要治療。如性成熟進程緩慢而對成年身高影響不明顯的;骨齡雖提前,但身高生長速度亦快,預測成年身高不受損的,可暫不治療,但需進行定期復查和評估,調整治療方案。
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藥物治療,但指南中強調要定期隨訪,小部分患兒可能轉化為中樞性性早熟,尤其在4歲以後起病者。
對於外周性性早熟,指南中明確,要按不同病因分別處理,如各類腫瘤的手術治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予以皮質醇替代治療等。
此外,指南中還就性早熟的病因、臨床表現和診斷依據、診斷流程和輔助檢查等做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