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蜜,是秋冬進補的佳品,目前正是蜂蜜銷售的旺季。而今年以來,由於氣候原因造成全國蜂蜜嚴重減産。蜂蜜收購價格一路飆升,特別是減産80%左右的洋槐蜂蜜,收購價每噸高達2.6萬元左右,幾乎比去年翻了一番。
央視《每週品質報告》記者在對蜂蜜市場進行調查時卻發現,有不少蜂蜜産品的價格並沒有隨著蜂蜜原料的漲價而“水漲船高”,甚至有些産品的價格比蜂蜜原料的成本還要低。
造假一:洋槐蜜里加了大量油菜蜜
在浙江省杭州市,一些超市銷售的蜂蜜有洋槐蜜、油菜蜜、棗花蜜等十幾個品種,價格差別很大。同樣標稱“洋槐蜜”,有的賣30多元一斤;有的將近兩斤的包裝才賣20多元。
一種LH牌洋槐蜜每斤零售13元,廠家是浙江萬隆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廠裏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洋槐蜜大量減産,真正的洋槐蜜産量並不多,加工的所謂洋槐蜜,零售價之所以低於正常的生産成本,是因為裏面混雜了油菜蜜等價格相對便宜的蜂蜜。
在北京、杭州等地,很多超市都在銷售一種蜂博士牌的洋槐蜜,這種蜂蜜每瓶凈含量900克,售價只有20元左右,折合每斤約11元。這種蜂蜜的生産廠家是浙江怡康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柏鈿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十幾元一斤的價格根本買不到真正的洋槐蜜。“寫的是洋槐,裏面多是油菜蜂蜜,油菜蜂蜜至少佔到60%。”
據顧柏鈿透露,油菜蜜每噸售價約8000元,和每噸售價高達26000元的洋槐蜜比起來,採購價至少低了2/3。因此,用油菜蜜冒充洋槐蜜,就可以降低生産成本,壓低市場價格,而且還不容易被發現。“無論工商,還是技術監督局,都檢測不出來。”
造假二:“果糖”冒充蜂蜜已不是秘密
産品出廠價低於正常的生産成本,而且每年銷量高達幾千萬元。廠家如此經營,那麼靠什麼來賺取利潤呢?記者跟隨浙江怡康蜂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原料倉庫,看到一種藍色的塑膠桶裏裝著一種液體,無色透明,呈黏稠狀,看上去並不像蜂蜜原料。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液體的確不是蜂蜜,而是一種名叫“果糖”的原料。負責人承認,這種“果糖”是用來冒充蜂蜜的,由於採購價差不多比普通蜂蜜便宜一半,因此摻到蜂蜜裏面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産成本。這種“果糖”又叫“人造蜂蜜”,是另外一家工廠專門生産的。
記者找到了這家專門生産“果糖”的工廠——杭州紫香糖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介紹,他們廠年産“果糖”約5萬噸,大部分都是供應給蜂蜜廠做原料。
銷售經理説,“果糖”又叫“果葡糖漿”,主要原料就是大米。在原料倉庫,記者看到了這種“果糖”的生産原料。所謂的大米,實際上不過是一些大米的細碎顆粒,看上去顏色灰暗,上面爬滿了蟲子。銷售經理承認,這些碎米粒是加工大米時的下腳料,而且很多都不新鮮了。
陳舊的碎米經過一系列加工和轉化,就變成了“果糖”。這種“果糖”看上去無色透明,呈黏稠狀。加工好的“果糖”經過簡單灌裝,就直接賣給一些蜂蜜加工廠。
事實上,在整個蜂産品行業,使用“果糖”冒充蜂蜜已經不再是秘密。很多地方的蜂蜜生産廠家都將“果糖”作為原材料採購。
監管之痛:檢測方法讓造假鑽了空子
專家介紹,蜂蜜之所以會對人的身體有好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蜂蜜是一種單糖,因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這也是國家標準中不允許在蜂蜜産品中添加糖類和代糖類物質的原因所在。
而記者看到的這些蜂蜜,在生産過程中不但添加用長了蟲子的陳米熬製的“果糖”,而且添加的量甚至超過了50%,這樣的所謂蜂蜜價錢是低了,它的營養價值也隨之直線下降,甚至還可能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蜂蜜産品的檢測大多只檢測産品中的糠醛、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單項指標,只要這些指標達標,就視為産品達標了,管得住指標卻管不住原料,這種檢測方式無疑給一些不法蜂蜜生産廠家留下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