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纖科技大會(海安 2017)隆重召開
發佈時間: 2017-06-27 14:05:39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清水
6月20日下午,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海安迎來了中國化纖界的盛事——中國化纖科技大會(海安 2017),會議由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海安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來自化纖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紡織科研院所、紡織高等院校等近600名代表參加會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處長曹庭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長伏廣偉,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呂洪鋼,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鄧加忠,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遠華,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迪,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晨軒,以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工程院二局,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安縣人大常委會、國稅局、化纖産業培育辦等專家領導應邀出席會議。
科技部《“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指出,材料服務於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和先導,支撐了整個社會經濟和國防建設。因此,新材料技術是世界各國必爭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當前最重要、發展最快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
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培育和發展纖維新材料,對促進化纖工業轉型升級,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高延敏就《中國製造2025》和“三品”戰略中與會議及化纖行業相關的部分進行探討。他指出,要更多關注《中國製造2025》五大工程,一是製造業創新工程,希望化纖行業從省級創新中心開始,爭取介入到國家的創新工程建設過程當中;二大是強基工程,如要攻克高強高膜的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三是智慧製造工程,未來除了正常的智慧製造以外,希望出現像九江石化這樣的智慧製造典型,增加有效性和提高技術含量等;四是綠色製造,國家今年開始在這方面也有一些經費的支援;五是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端小平做大會主旨報告。提出,以數字化纖維全流程生産技術、産業鏈智慧生産追溯系統、化纖生産智慧物流系統、智慧示範工廠和智慧車間突破性項目為代表的化纖智慧製造,是化纖新材料行業創新凝結的碩果。要持續重點關注智慧製造,提高資訊化應用技術,大數據和智慧製造可能會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科技是我們的未來,科技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我們只有很好地應用科技,追求科技,我們的化纖新材料行業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為在化纖行業弘揚工匠精神,激勵技術創新,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行業氛圍,在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的指導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聯合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三聯華鼎卓越基金”,並設置“傑出工程師獎”和“傑出技術工人獎”,用於表彰和獎勵在全國化纖工業生産建設領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生産工人。
會上舉行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三聯華鼎卓越基金”簽約儀式,並對首屆獲得殊榮的傑出工程師和傑出技術工人進行了表彰。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郝新敏等10人獲得傑出工程師獎,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甘勝華等24人獲得優秀工程師獎。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海峰等10人,獲得傑出技術工人獎;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王樹霞等20人獲得優秀工人獎。
會上,舉行了2017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論文頒獎典禮。“耐服役自清潔協同雙效應彩色碳纖維的高效和宏量製備及其性能研究”榮獲2017年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優秀學術論文特等獎,院士評價“該文對黑色碳纖維結構發色提供給了理論基礎,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 。
姚穆院士在總結發言時對大會給予肯定,他表示,會議報告涉及化纖發展的道路、思路和存在的問題。科學技術工作、科學研究工作,新技術的開發創新工作,新産品的開發工作,都必須要多注意一個問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新技術,開發每一個新産品,把研究工作要做得更加細一點,不僅僅要把它的優點仔細的分析出來,總結出來,而且要多加一個工作,也要把它的缺點總結出來、分析出來,並在使用應用當中回避這個缺點,而不要把這個缺點變成它躲不開的東西,做到對社會真正有益。總之,我們所有的工作,特別是創新工作,一定要為社會經濟服務。
責任編輯: 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