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行海砂價格聯盟 部分企業受罰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0-17 內容來源: 央視新聞頻道
實行海砂價格聯盟 部分企業受罰
近日,港珠澳大橋填砂工程順利完工。一年前,珠海市的海砂價格從每立方米20元突然暴漲至40多元,差點拖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進程,隨著今年“三打兩建”的開展,廣東省政府用短短一月時間鐵腕治砂,砂價應聲回落,確保了港珠澳大橋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成為“三打兩建”的一場漂亮戰役。
海砂價格突然暴漲是何原因?政府如何平抑砂價?記者通過實地採訪和權威訪談,為讀者獨家展現廣東鐵腕治砂、打擊非法“海砂聯盟”的全紀實。
繪圖:簡仁山
“從2009年開始,我們公司購買海砂的價格幾乎一直在上漲,從2009年的20元/立方米漲到了後來的40元/立方米。”珠海一家基礎設施建設公司招投控制部的陳明説,砂價的上漲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陳明看來,砂價一路上揚是因為珠海大型建設項目多,海砂供不應求,但他不知道的是,上漲迅猛的砂價背後,其實有著外界並不了解的秘密
調查
“大玩家”操控海砂價格獲暴利
海砂,顧名思義就是海中的砂石。作為僅次於石油天然氣的第二大海洋礦産,海砂有著眾多用途,其中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作為工程建設的原材料,尤其是大型建設的填海造陸環節。
有業內人士透露,作為沿海省份,廣東本不缺少海砂,近年來,隨著眾多大型建設項目的啟動,海砂的需求隨即增加,但基本上還是處於買方市場,砂價隨著供需關係的變化漲跌的幅度也並不太大。
然而,去年以來,我省建設用海砂價格卻一度在供求並未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出現異常上漲,短時間內甚至出現價格接近翻倍的漲幅。珠海市建築工程造價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海砂價格暴漲導致珠海混凝土價格上漲,建築成本也有所上升,暴利更是引來不少不法分子盜採海砂。
“去年海砂最高賣到了差不多40元/立方米。”今年3月,在珠海市香洲樂園路,一位當地砂石銷售公司業務經理向假稱是建築商採購人員的記者回憶道,而此時其收購的海砂價格約為7元/立方米,銷售價格是約20元/立方米,加上運輸費用也不過26元/立方米左右。
據這位業務經理透露,海砂從擁有砂資源經營權的企業(業內俗稱“砂場”),到開採企業(業內俗稱“砂機”),再到運輸企業(業內俗稱“砂船”),直至砂石經銷商及用砂的建設施工單位,有著一條不為外界所知的産業鏈。這條隱秘的産業鏈中,位於中下游的海砂開採、運輸環節市場競爭充分,終端價格實際上基本由上游砂場決定。
海砂屬於國家控制的資源,通過招標獲得開採經營權的砂場並不多,目前廣東獲得合法海砂開採資格的企業只有20多家,現有實際開採作業活動的更僅有17家,且各砂場開採條件和出砂量均不一樣,其中一些“大玩家”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借助壟斷地位操控海砂的上游價格以獲得高額利潤,卻將下游用砂單位推入了建設成本暴漲的尷尬之中。例如承載著粵港澳進一步加深合作前景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工程,便因預算嚴重超支而被拖慢了施工進度。
海砂價格的異動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2月10日、12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在省港珠澳大橋建設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和視察港珠澳大橋建設項目時作出“實地調查砂價上漲原因,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哄抬價格的行為,鐵腕整治建設用砂市場,促使砂價儘快回歸正常合理水準”的重要指示
行動
省長批示物價部門鐵腕治砂
接到指示後,省物價局和省海洋與漁業局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召開相關會議研究佈置查處工作。為了全面開展反價格壟斷調查,省物價局、省海洋與漁業局成立聯合調查領導小組,赴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實地了解海砂堆填進度,組織了近百人次對海砂資源、開採、運輸、購銷、使用等環節進行深入的調查。
在一份長達7頁的《港珠澳大橋海砂調查日誌》上可以看到,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辦案人員多次往返廣州、珠海、東莞等地,調查了30余家公司。在調查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對案件的查辦給予了大力支援和直接指導,2月底,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巡視員盧延純、反壟斷二處處長徐新宇親臨廣東進行案情分析和行動指導。伴隨著數月深入一線的縝密調查,省內多家海砂開採資格企業結成價格聯盟推高海砂價格的事實被揪了出來。
經查實,2010年11月和2011年4月、8月、11月,海砂聯盟先後組織召開了4次協調會,協議將海砂開採資源費從5元/立方米分別調整到11、13、15、13元/立方米。上游價格翻番嚴重影響了下游的海砂價格,造成了砂價短期內翻倍暴漲的現象。
“本來他們還不承認有這個聯盟存在,但我們通過一系列反壟斷調查手段,最終查到了這些砂老闆互相聯絡通知的短信內容和名單。”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透露,通過運用《反價格壟斷法》中有關豁免條款的規定,省物價局對鎖定的6家企業進行分化突破,掌握了“海砂聯盟”違法行為的線索和證據。
治理
依法處罰協調規範市場秩序
監管部門調查發現,海砂聯盟沒有固定合法的組織架構,活動形式較為鬆散。為防止低價競爭,借機通過抬高價格企圖在港珠澳大橋填海工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海砂聯盟定期協議統一的海砂開採資源費,並要求各企業按採砂量交納統籌費進行平均分配,補貼採砂量較少的企業
隨著海砂聯盟逐漸成形,其逐步朝著壟斷的方向發展。海砂聯盟約定,確定統一調整的價格後,每家公司派一到兩個人到其他公司進行監督,對違約公司進行處罰,而未參加聯盟的企業甚至還會遭到聯盟內其他企業打壓。聯盟通過在分配下游“砂機”、“砂船”上的權力,使個別不願參與統一定價的企業也不得不配合壟斷行為。
“這種行為已經有了欺行霸市的雛形,正是‘三打兩建’要打擊的對象。”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陳波説,海砂聯盟內的企業高層對海砂開採資源費進行不定期的溝通協商,在一定時期內推高了海砂價格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禁止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中第(一)項“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有關規定,屬於經營者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行為。
海砂聯盟的價格壟斷行為,不但對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工程建設造成影響,也對全省大型建設項目用砂造成影響。根據《反壟斷法》,省物價局對海砂聯盟中起牽頭和組織作用的東莞市江海貿易有限公司、廣東寶海沙石有限公司,以及聯盟內的主要獲利者深圳東海世紀資訊諮詢有限公司實施了行政處罰,罰款總額759247元。
政府重拳出擊使珠海的海砂價格應聲而落。然而,4月之後,由於西江、北江的河砂禁採及成品油價上調等原因,海砂市場供需狀況又出現新變化,價格再度上漲。本來已圓滿完成任務的物價、海洋部門迅速作出反應,組織協調建立穩價保供機制。
海砂價格不屬於政府列管價格範疇,而且海砂經營鏈條中的砂場、砂機、砂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春洪專門主持召開港珠澳大橋海沙供需各方及有關部門協調會,確立了穩價保供工作機制。對於價格主管部門來説,穩價保供既要保持合理的價格,又要依法行政,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進行有效協調。從4月份開始,省物價局、海洋局聯合組織了多次的溝通協調會,為海砂供需雙方提供資訊交流和談判的平臺,面對面協調解決好各方利益。特別是4月25日,經過12個小時的現場連續協調,反覆疏導各種矛盾,砂場、砂機、砂船三個環節的經營者最終願意顧全大局,支援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承諾以30元/立方米的價格向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供砂,一場海砂漲價風波再次化解。
“我們不單是要打價格,更是要建立一個透明、公開的良性市場秩序。”陳波説,對於像海砂這樣相對冷門,又屬於放開市場調節價格的市場,過去物價部門干預很少,此次介入海砂價格問題,讓新成立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得到了反壟斷執法的寶貴經驗。“這充分説明市場條件下的價格監管不是管不了,只要依法依規,就一定能管得了管得好。”
運用“看得見的手”
規範“看不見的手”
■記者觀察
汪洋書記指出,“三打兩建”工作是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建設幸福廣東的迫切要求;是優化市場環境,規範市場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途徑;是為換屆後新班子打開工作局面,為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的有力舉措。
根據相關法規,海砂價格屬於放開的市場調節價格,並不由政府定價。因而,有不少人認為,非政府定價産品可以隨便漲價,政府也不應對市場形成的價格有任何干涉。但實際上,市場經濟條件下,同類産品自由競爭形成價格當然是基本常識,但價格放開並不等於政府撒手不管。
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放任自流的市場難免會産生壟斷等不正當競爭問題,從而使産品價格嚴重偏離價值。要解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天然缺陷,就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依法行政,明確職責,完善機制,優化市場環境,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具體到此次海砂價格事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海砂聯盟”,原本應該是同行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行業協會雛形,由於利益驅使和缺乏法律觀念,本可以規範市場秩序的行業聯盟卻演變成了違法的價格壟斷聯盟,通過不正當競爭傷害到了下游企業的利益。
在查辦海砂價格壟斷案件的過程中,借助《反價格壟斷法》這一法律武器,新更名不久的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可以説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也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模式——即監管部門積極介入模糊地帶,充分運用法律法規建立市場監管體系,同時通過處罰、約談、勸誡等方式,促進企業自律,建立自我約束機制。
最終,經過鐵腕治砂和後期協調,珠三角的砂企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單位簽署了穩價保供的協議,保證了重大工程的順利建設。而海砂價格風波的圓滿解決,也為未來廣東進一步開展“兩建”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責任編輯: 佟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