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出臺16項措施為外貿企業減負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9-29  內容來源: 央視新聞頻道

海關總署出臺16項措施為外貿企業減負

  中國網9月28日訊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9月27日,海關總署出臺16項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表示,此次海關採取的措施,涉及範圍廣、力度大,主要內容是“取消五項收費、深化四項改革、優化三項服務、簡化兩項手續、營造一個環境”。

  據介紹,海關總署在“取消五項收費”方面,從10月1日起,一律停止收取進出口貨物進口付匯、出口收匯、出口退稅報關單證明聯列印費、報關單條碼費及海關監管手續費等3項費用。下一步還將繼續會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進一步取消ATA單證冊調整費和貨物行李物品保管費等兩個收費項目。

  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是國務院《若干意見》對海關提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海關總署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以改革促便利,將推進分類通關、無紙通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企業分類管理4項改革。從10月1日起全面推開分類通關改革。將改革範圍擴大到全國海關和所有進出境通關監管現場,年內實現分類通關全覆蓋,使高資信企業的通關更加便捷。同時,加快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步伐,運用資訊化技術實現紙質單證電子化。

  年內將進一步擴大試點海關的試點現場和企業範圍,加快相關監管證件的聯網工作,使無紙通關試點效果更加凸顯,為最終實現通關全過程無紙化作業奠定基礎。三是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適用範圍。“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是海關主動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要求,便利進出境物流的一項重要改革。它打通了內陸地區企業的通關瓶頸,適應了內陸地區進出境物流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提高企業通關效率,縮短通關時間,節約企業通關成本,受到廣大企業尤其是內陸企業的廣泛歡迎。

  為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通關便利,11月15日前,海關總署將進一步擴大其適用範圍,從原來僅適用於A類以上企業擴大到一年內無走私違規記錄、資信良好的B類生産型出口企業。此外,實施企業分類管理改革。“誠信便利,失信懲戒”,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是國際海關管理的通行做法,對促進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加強自身管理,保障貿易安全與便利,效果明顯。海關在通關管理、加工貿易管理等相關管理過程中,給予AA類和A類企業較為便捷的優惠措施。在當前較為嚴峻的外貿形勢下,對上一年度進出口額或進出口報關單票數未達標的AA類、A類企業,暫不下調其管理類別。

  在“優化三項服務”中,海關將把“12360”服務熱線打造成為民服務的優秀品牌。加快“12360”服務熱線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有問必答、限時回答、準確回答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接通率、答覆率、滿意率,及時有效解決企業在通關過程遇到的緊急疑難問題。其中,10月1日起海關總署在北京開通全國海關12360統一服務熱線,提供7×24小時諮詢服務,社會各界可通過撥打“010-12360”方式諮詢海關業務。二是推進創先爭優常態化、長效化。從點點滴滴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不斷提高群眾對海關工作的滿意度。三是支援企業創新發展。海關總署將通過創新監管模式、簡化通關手續、實現資訊共用、幫助企業解決境外通關問題等途徑,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更好地發揮企業在穩增長中的主體作用。

  為加快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海關將簡化兩項手續:一是進一步簡化加工貿易內銷手續。支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開展自産內銷貨物返區維修業務。對B類及以上企業全面推廣實施“內銷集中辦理納稅手續”措施。二是進一步簡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場所的貨物進出手續。擴大進出區“兩單一審”業務改革試點範圍,借助科技手段,將目前特殊監管區域報關單、備案清單分別申報的做法改為合併申報,簡化操作手續。積極開展保稅倉庫及出口監管倉“兩倉整合”試點。

  在“營造一個環境”方面,海關將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實際監管,提高執法水準,繼續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為廣大誠信守法企業應對危機、渡過難關,營造規範、公平、有序的通關環境。

  海關總署在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16項措施前,通過深入重點企業調研、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一系列形式,了解不同企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收集企業對外貿政策及海關工作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海關總署黨組決定出臺《海關總署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是海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是對涉及海關的具體措施進一步細化和充實。

 

責任編輯: 佟靜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