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特保案三年 中美企業雙雙受損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9-26  內容來源: 央視新聞頻道

輪胎特保案三年 中美企業雙雙受損

  9月26日,是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到期的時間。由於目前美國有關方面仍然沒有公佈相關政策,業內人士紛紛預計“特保案”將不會再延期。

  但連續三年的懲罰性關稅,使得中國輪胎産品在美國市場份額銳減,部分公司的輸美輪胎量減少了35%左右,毛利率也下滑嚴重。為了應對“特保案”的負面影響,不少輪胎企業將産能轉移至其他國家。

  因此“特保案”即將解禁的消息讓國內輪胎業為之一振。風神股份(600469.SH)一位人士表示,這對整個輪胎行業的影響會非常大。已經有輪胎企業開始考慮將轉移的産能重新遷回國內,還有不少輪胎企業在積極應對即將重新回來的美國市場。

  輸美輪胎銷量銳減

  2009年4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對中國産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其在訴狀中聲稱,從中國大量進口輪胎損害了當地輪胎工業的利益;若不對中國輪胎採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還會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

  正因該提議,從當年9月開始,中國出口美國的乘用車及輕卡輪胎連續3年分別被徵收了35%、30%及2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對美稅率也因而提高29%到39%不等。

  浙江中策輪胎一位高層表示,2009年至今,其銷往美國的輪胎總數量銳減迅速。他介紹,2010年和2011年,中策每月的裝箱量約在150箱,但2008年高峰期的對美裝箱量高達300箱。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每月對美裝箱量,比2008年(每月裝箱量300箱)平均減少了35%。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中國共向美國出口乘用車、輕卡輪胎4300萬條,佔全美消費比例的18%,並保持了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而“特保案”之後,中國輪胎出口量在2010年、2011年分別下降至3100萬條和2730萬條。

  與此同時,美國乘用車、輕卡胎在這幾年的總消費量仍維持在2.2億~2.6億條/年,中策輪胎上述高層稱:“我們錯過了與美國銷量同步增長的時機。”

  國外出口銷售比例佔公司70%以上的S佳通(600182.SH),在2009年時的國外銷售毛利率高達21.38%,2011年則下降到了10.37%,也是因為美國“特保案”的影響。

  欲重返美國市場

  國內外多家輪胎企業採取了不同策略應對美國“特保案”的影響。

  韓泰及錦湖等兩家公司,將原先從中國工廠出口至美國的輪胎産能轉移到了其他國家,以規避影響。

  韓泰輪胎相關人士曾告訴記者,2008年該公司在中國工廠的輸美輪胎量為350萬條,佔中國産能的12.5%,後來這部分的輸美産量轉移到了南韓本地工廠。

  而錦湖輪胎也採取了相同的辦法來應對。但該公司一位內部管理層昨日告訴本報,短期尚未啟動將輸美的南韓産輪胎轉回中國生産,但不排除這類計劃。

  中策輪胎上述高層則表示,該公司在這3年內調整了産品策略。“我們以前出口美國的輪胎多數是小規格輪胎,從12~14寸不等,但後來‘特保案’影響我們的業績,小規格輪胎在加稅之後競爭力會顯得非常弱,因而就出口了更多的大規格輪胎以應對。這個策略還是比較奏效的。因為大規格的輪胎,主要應用在中高端車型的替換胎方面,這些車主對價格的敏感度比小規格輪胎要小很多。儘管我們的對美銷量比2008年下降了35%左右,但金額下滑比例不到20%。”

  他表示,如果“特保案”解禁,公司將有機會在美國提高銷量和銷售額,公司已經考慮重新加大輸美小規格輪胎的數量。公司預計在2013年其對美國的輪胎出口量,會恢復到2008年的70%。但要想恢復到2008年最高峰時的銷量幾乎是不可能。

  劉波也分析認為,“特保案”對美國的輪胎經濟並沒有帶來實質性好處。“據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的計算,美國輪胎行業的就業人數在3年中並沒提高,反而減少了2000多個崗位。其次,中國對美輪胎的銷量,從佔美國市場的30%下降至10%,這其中的20%甚至更多市場份額,反而被其他國家的輪胎廠商所取代,美國輪胎廠商受益並不突出。此外,其他國家的輪胎出口價格還要比中國高出每條20美元以上。”

  多位輪胎行業人士也補充道,在“特保案”解禁後,會密切關注美國市場的發展。

 

責任編輯: 佟靜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