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雄院士:以科技向善和金融向善理念引領人工智慧發展

發佈時間:2024-09-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玥

2024 年 9 月 20 日至 22 日,2024 首都海歸創新季 Overseas'Festival 在北京首鋼園盛大開幕。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留學人員發展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聯合主辦,北京海歸科協和北京中國網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作為 2024 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第十四屆北京科學嘉年華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建設科技強國,展示首都海歸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成果,提升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于洪君,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原國家外國專家局常務副局長孫照華,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黨總支書記范秀芳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強調了北京市科協在推動國家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國際科技人才集聚區建設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對海歸科技工作者的期望。

北京海歸科協主席關帥作《23 - 24 年度共建海歸創新創業生態圈工作報告》,闡述了此次活動的意義和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永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德籍院士、歐盟中國中心主席劉雨雄,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牛津博士後國際聯合會中國事務委員張彩芳等四位分別作院士主旨學術報告。

劉雨雄院士在閉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致辭。他指出,人工智慧的誕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突破,不同於以往。它不僅延展了我們獲取知識的路徑、速度和範圍,還重塑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思想、想像和視覺。回顧歐洲,文藝復興後的人文主義土壤點燃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星星之火。近二三十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科技的發展,大量承載著東西方文化雙螺旋基因的海歸來到祖國,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他強調,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歐洲與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中華文化基因相結合,必將迸發出震驚世界的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

劉雨雄院士認為科技人工智慧與人類本身的關係至關重要。歐盟中國中心在過去 20 多年裏,始終致力於推動歐洲和中國之間在科學技術和人文領域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科技突飛猛進、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的時刻,更需要重視科技向善和金融向善的理念。科技向善意味著科技的發展應以人類的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於人工智慧而言,要確保其為人類服務而非構成威脅。通過加強倫理和法律監管、推動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教育和培訓,可以引導人工智慧朝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利用人工智慧解決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疾病防治等,能讓科技真正成為人類進步的助力。金融向善則強調金融活動應服務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金融的支援不可或缺。金融機構可以投資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人工智慧企業,支援其在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引導其發展更加公平、可持續。同時,金融也可以通過創新産品和服務,為人工智慧提供穩定、可持續的資金支援。科技與人文的聯手是推動人類發展的關鍵,只有將科技向善和金融向善的理念融入人工智慧的發展中,才能在減少人工智慧對人類威脅的同時,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

此次首都海歸創新季活動為期三天,圍繞 2024 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科普助力科創轉化、科創賦能科普方法”展開,包含六場主題活動、四場院士主旨報告、兩場國際連線,並舉辦“海歸力量”科學家展、“海歸未來”科技創新風采展。活動還組織了“雲上海歸科普會客廳”現場訪談,邀請各領域專家 320 位,嘉賓一千二百餘人。同時,圍繞多個主題進行了十二場圓桌座談,為解決行業問題提供有益參考,為海歸創業人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閉幕式“第九屆中國海歸投資論壇·2024 首都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新生態大會”聚焦海歸科技成果轉化等前沿議題,重點發佈 20 項人工智慧、新能源等領域的“金海歸”系列項目,併為重要專家頒發聘書。

本次活動以“科創 + 科普”的創新形式,成為首都海歸科技工作者的盛會,提升了公眾對“海歸”和“新質生産力”的認知,搭建了科技界與投資界、海歸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橋梁,為推進我國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促進留學人才事業發展、支援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