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丹青禮敬中德邦交45週年
發佈時間: 2017-07-13 11:47:36 | 來源: 中國網視頻 | | 責任編輯: 清水
合影
7月9日,“慶祝中徳兩國建交45週年——‘融合’中德藝術家作品展”開幕式在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成功舉辦。本次展覽是由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主辦,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德國杜塞爾多夫自由繪畫學院提供學術支援。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徐裏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裏,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胡偉,中國文化部文化參贊賈新建,德國杜塞爾多夫自由繪畫學院院長、德國Novalis大學協會理事Jens Kilian(嚴思·克利安),德國波鴻造型藝術學院教授楊起,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秘書長、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唐承華,慧和天語藝術空間館長郭翠萍等各界與會代表做了精彩發言。他們認為,當今時代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也是藝術交流與發展的黃金時代,我們應更加廣泛地開拓創新藝術發展的新路徑。本次藝術家作品展以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為平臺,集結了當代中德兩國13位繪畫大家,極為生動、有效的促成了中德繪畫藝術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本次開幕式之前,中德雙方參展藝術家就對於當代繪畫藝術的傳承、交流與創新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問題集中、交流直接,是一場真誠的關於藝術的討論與對話。這無疑為我國民間文化交流途徑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式。此外,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德國杜塞爾多夫自由繪畫學院院長、德國Novalis大學協會理事Jens Kilian(嚴思·克利安)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藝術家也參加了本次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工作部副主任賀絢主持。
徐裏高度評價了慧和天語藝術空間對於中德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他談到,近百年來,外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極大,但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應該樹立“文化自信”,積極發揚自己的文化和藝術。同時,文化傳承是創新和創造的過程,我們應不斷進步,在創新中繼承傳統。”郭翠萍女士表示,希望我們能從交流中看到機遇,把國外的優秀藝術帶進中國,也把中國的優秀文化推向世界。同時,慧和天語藝術空間能夠為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提供交流的平臺,為文化發展不遺餘力地做出貢獻。
德國Novalis大學協會理事 嚴思·克利安致辭
不同的地理風物勢必會促生出不同的文化風貌,但藝術是溝通不同文明的神奇編碼。歷史不斷證明,美術、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在促進不同民族之間分享時代經驗、增進彼此理解、實現文化發展互助等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德雙方45年來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合作與發展,離不開雙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文化藝術的交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藝術家作品展就秉承“開放與包容”的共同願景。雙方藝術家們具體以繪畫為媒介,就時代經驗的體認、藝術形式的創新、傳統藝術的繼承、不同藝術間的互融、未來藝術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討論和真切的交流。
本次藝術家作品展展出中德雙方共計13位藝術家為禮敬中德建交45週年、展示不同文化底蘊與文化魅力力的精心之作。他們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徐裏;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代藝術中心主任楊重光;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福建省畫院書記張永海,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唐承華;德國新表現主義繪畫代表藝術家、德國波鴻造型藝術學院教授楊起;德國杜塞爾多夫自由繪畫學院院長、德國Novalis大學協會理事Jens Kilian(嚴思·克利安);德國批判寫實主義繪畫代表藝術家、國際著名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家協會Malkasten主席Robert Hartmann(羅伯特·哈特曼);國際著名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家協會Malkasten策展人、藝術博士、畫家約翰內斯·奧夫·德·拉克;杜塞爾多夫自由繪畫學院教師、畫家Anja Garg(安尼亞·嘉格);德國特裏爾自由藝術學院講師、畫家Claudia Schmidt(克勞迪亞·施密特)。
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董事長 郭翠萍
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自創建以來,依託多個領域、多個國家的藝術大家與廣泛的社會資源,已先後舉辦多場大型作品展,獲得社會一致好評。慧和天語藝術空間以創新藝術發現、傳承藝術價值、服務生活藝術為準則,多年來致力於搭建藝術家與大眾、藝術家們之間的溝通橋梁,生動體現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充分發揮了民間內蘊的文化藝術生産力。本次13位中德藝術家作品展,不僅促進了兩方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同時也把國內外真正優秀的繪畫藝術品帶給了人民。郭翠萍表示,將不遺餘力的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不斷深化文藝生活化。
本次藝術家作品展在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的展覽時間為7月9日到7月29日期,8月6日到12日將遠渡德國杜塞爾夫進行巡展。
責任編輯: 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