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1946年12月18日 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誕辰

發佈時間: 2014-12-18 12:43:38  |  來源: 遼寧衛視  |  作者: tianmai  |  責任編輯: 吳愛鳳

1946年12月18日 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誕辰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在俄亥俄州的鳳凰城長大。

1968年,他用35毫米攝影機拍攝了第一部短片,是描寫一對夫婦徒步遠足的故事。

1969年這部影片在亞特蘭大電影節上放映,大獲好評,成為斯皮爾伯格事業上的起點,併為他贏得了第一份長期導演合同。

1969年,這位導演神童執導電視系列劇《晚間劇場》中的一集,主演是好萊塢的老牌明星瓊·克勞馥。看到年輕的斯皮爾伯格,她大吃一驚,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毛頭小子要來導演她。但是斯皮爾伯格表現出的職業水準讓她折服,最終二人合作愉快。

斯皮爾伯格進入好萊塢的時代,是導演決定一切的時代,而現在卻是市場決定一切的時代。經歷了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仍然歷久不衰,保持著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導演的地位,這就充分説明瞭他的才華和他的靈活性。沒有誰比他的作品更受歡迎,然而他並不是一味地迎合觀眾。他的作品《紫色》和《辛德勒的名單》,都表現出他最高的藝術品味。當藝術性和娛樂性最充分地結合在一起時,就産生了《外星人》這樣的傳世之作。

斯皮爾伯格有一種洞察力,他發現,二流的俗套故事加上一流的製作,再配以最新的特技,就能給電影帶來大批的觀眾,而這正是他對現代電影最重要的貢獻。他導演的影片《劫奪方舟》和其他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影片《第三類接觸》、《外星人》和《侏羅紀公園》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他沒有親自導演而只是作為製片人的《回到未來》系列影片、《龍捲風》、《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等電影也都具有同樣的特點。

每一位導演都有自己的代表意象,即一個在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意象。當有人請斯皮爾伯格選出一個代表意象來總結他所有的影片時,他選了《第三類接觸》中的一個畫面一個小男孩打開客廳的門,看到不明飛行物那美麗而令人生畏的亮光。男孩很小,而門很大,門外是很多的希望和危險,光明和神秘。對於許多導演來説,黑暗隱藏著神秘;而對於斯皮爾伯格來説,恰恰是光源隱藏著神秘,神秘意味著希望,而不是威脅。這種觀念來源於一次童年的經歷。

斯皮爾伯格的父親是一位工作狂,難得陪他遊戲和外出。一天夜裏,父親突然叫醒他,要帶他去看流星雨。他受了驚嚇,心“突突”跳個不停。他不知道什麼是流星雨,父親又不肯解釋,只是把他抱上車,兩個人就出發了。他看見很多人躺在毯子上凝望天空,父親也鋪開了一塊毯子。他們躺下來,小斯皮爾伯格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的天體。雖然他剛從夢中驚醒又不知道要被帶到哪去時有些害怕,但凝望天空卻是一次讓他心曠神怡的經歷。從那以後,他開始覺得天空是一個神秘誘人的地方。這種想法反覆地在他的科幻片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斯皮爾伯格的第一部重要的戲劇性電影是1974年的《蔗田快車》。當時科波拉等一些導演都以獨立拍出《公民凱恩》的奧爾森·威爾斯為偶像,努力在不受電影廠干預的情況下製作出最偉大的美國電影。然而,一年以後,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徹底改變了現代好萊塢的歷史進程。《大白鯊》成本巨大,但也帶來了高額的回報。不出幾年,各電影製片廠就紛紛效倣,使製作費高昂的動作片成為電影業的主流。追求商業效益也成了新一代雄心勃勃的年輕導演們的目標。當然,這一趨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不能把它完全歸咎於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深知自己的缺點。有人指責他剪輯得太快,愛用廣角鏡頭,不擅于表現婦女,喜歡在地上挖個坑,把攝影機放在裏面從下往上拍,愛用特技,對攝影比對故事更為偏重,等等。斯皮爾伯格本人也承認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如果把他的優點列成單子,無疑會比這長得多。最重要的是他有著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他的電影讓所有的人都著迷。他有一句名言:“每個月天都要塌一次,砸在我頭上,當我甦醒過來時,我就會發現,另一部我想拍的片子。”

斯皮爾伯格熱愛孩子,他總是把影片中的兒童演員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去啟發他們發揮最佳的演技。《外星人》中迷人的小姑娘德魯·巴裏摩爾深受他的喜愛,拍完這部片子,他産生了強烈的做父親的願望。

斯皮爾伯格的第一位妻子是艾米·歐文,兩人于1989年分道揚鑣。他的第二位妻子凱特·卡普肖是一位女演員,曾經在他的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片中擔任過角色。當然,他早就如願已償,做了一名幸福的父親。

1994年,斯皮爾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1995年斯皮爾伯格又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8年,他執導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經公映就大獲好評。

責任編輯: 吳愛鳳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