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4-01-21 內容來源: 遼寧衛視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列寧是他的化名。
列寧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父親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教育活動家,哥哥亞歷山大因參加謀刺沙皇而被處死。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秋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而被學校開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後,他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開始籌建馬克思主義小組,並將《共産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共産主義者了。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協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後,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化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並與另一位革命者克魯普斯卡婭結了婚。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後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辦了第一張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機關報《火星報》。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産生,標誌著列寧主義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並提出了無産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闡明瞭社會主義可以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垮臺的消息以後,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發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蘇俄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列寧在晚年患了腦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論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寧的全部著述達55卷,所以有人説他是一位多産的作家。1923年,列寧病情開始惡化,第二年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4歲。
俄羅斯《側面》週刊2010年4月19日刊發《列寧與孩子》的文章稱,該媒體對對莫斯科一所國立中學的十年級和十一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這些從未當過少先隊員的“90後”是如何看待列寧的呢?
第一問題是:“你認為列寧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42%的人認為列寧是正面人物。謝爾蓋認為:“他無疑是個正面人物。遺憾的是,他沒能完整地參與建設和發展蘇聯。如果他活著,共産黨人可能今天還在執政。”列寧的許多個人品質讓現在的年輕人著迷。有的學生表示欣賞他的領袖氣質和不凡的領導能力。
認為列寧是反面人物的學生表示,他製造的“紅色恐怖”是無可辨解的。阿爾喬姆説:“他執迷不悟想要建立一個烏托邦社會。老一輩的一貧如洗都是拜他所賜。”
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列寧是好是壞。弗拉基米爾説:“我認為列寧功過參半。一方面,許多人因他受害。另一方面,他領導的革命改善了許多人的處境。很難對列寧作出客觀評價,我聽到的大多數觀點都有失偏頗。”
第二個問題問:“你認同列寧主張的共産主義思想嗎?它在今天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塔季揚娜説:“有許多人希望把共産主義思想付諸實施,以便讓國家多少變得有序一些。”瓦季姆説:“我非常認同共産主義。它是最理想的社會組織模式。”
最後一個問題是:“列寧的遺體是否應該遷出列寧墓?”令人意外的是,40%的人贊成不遷。奧克薩娜説:“儘管列寧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他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我不知道政府有什麼權力這樣玷污他的遺體。”
俄羅斯《觀點報》2010年4月21日刊文説,蘇聯創始人、世界無産階級領袖列寧的形象正逐漸在俄羅斯人的記憶裏淡去。根據全俄輿論研究中心在列寧誕辰140週年之際進行的調查,39%的俄羅斯人認為,再過半個世紀,只有歷史學家才會記得列寧。
不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仍然希望列寧作為國家奠基人留在人們的記憶中。18%的人認為,列寧將被記住是因為他把勞動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持這種觀點的人與2000年一樣多。
四分之一的人在評價列寧的歷史地位時表示,這位偉人的追隨者歪曲了他的思想。同時也有20%的人依然相信,列寧把國家帶上了進步和正確的道路。
對列寧作出明顯負面評價的人並不多。在1600名受訪者中,只有6%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殘暴的獨裁者,另有3%的人認為,列寧根本不熱愛也不了解俄羅斯。
責任編輯: 吳愛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