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傳承“非遺”藝術之美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8-24 內容來源: cctv
在青海這片神秘的土地上,世居著漢、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他們在創造了豐厚的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孕育了江河源文化、崑崙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以河湟“花兒”、玉樹歌舞為代表的享譽海內外的民族民間歌舞,以藏戲、平弦戲為代表的源遠流長的民族民間戲劇、曲藝,以塔爾寺“藝術三絕”和熱貢藝術為代表的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繪畫、造型藝術,以納頓節、六月會等為代表的千姿百態的民族民間民俗活動等,為青海增添了文化的韻味。
青海有著許多承載著厚重文化事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作為地域文化傑出代表的湟源排燈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在燈彩世界中獨樹一幟;詩化的語言“花兒”已深深植根青海大地,成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漢族古老的社火、撒拉族東遷傳説等文化形態在最早的文化發源地已沒有了蹤跡,在青海卻得以鮮活地保存……
2006年,青海省擁有了第一批3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和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有青海人民耳熟能詳的史詩《格薩爾》“老爺山‘花兒’會”“藏族拉伊”“土族盤繡”“塔爾寺酥油花”等為代表的民間文學、民間舞蹈、民間音樂、傳統戲劇、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民俗等七個大類;2007年,青海省又公佈了第二批6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如阿尼瑪卿雪山神話傳説、阿柔逗曲、海南宗教法舞鹿舞、循化撒拉族古籬笆樓編造技藝、藏醫放血療法等項目,新增了曲藝、雜技與競技、傳統醫藥三個類別,並成立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進一步推進了青海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責任編輯: 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