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 班宇俠 | 在挽救生命的通道上奔跑

現場直擊 丨 發佈日期:2021-03-09 丨 時長:4'03''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1/3/9/2021391615266338078_408.mp4

  2021年2月2日晚,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門口,一名鼻腔出血不止的高齡患者被推出急診室,緊急轉院。走在前面的“白衣天使”名叫班宇俠,是北京急救中心東城急救分中心的醫生。她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已經十多年了,處理這類緊急狀況經驗豐富,卻又小心謹慎。“急救工作其實是急、難、險、重,危險度高、風險高、勞動強度大。” 班宇俠和記者介紹到。

  十幾分鐘後,患者順利轉運至北京市宣武醫院,從接到患者開始,班宇俠就全程時刻緊盯著患者的狀態,不敢有絲毫懈怠。十多年前,班宇俠從一名醫院內科大夫走上院前急救的一線崗位。她告訴記者,“各類的急救我們平均每天要出車8到10趟。和院內醫生相比,一名優秀的急救醫生不但需要更敏捷準確的應變能力和充沛的體能,同時需要具備更好的共情能力,雖然壓力大,但是每天把患者及時、安全送到醫院帶來的成就感,是我熱愛這項職業的原因。”

  2018年,班宇俠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除了院前急救之外,她又增加了一項重要的工作——人大代表履職。在日常工作中,她與急救人員、病人及家屬溝通,了解他們對急救工作的看法,將基層調研的案例與經驗整理起來,努力成為推動急救事業進步的“助推器”。履職期間,班宇俠先後提交了關於加強醫療應急體系建設、院前急救立法等多份建議。

  班宇俠認為,從醫療角度看,院前急救是大急救鏈的最前沿,是整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從緊急救援角度看,院前急救也是整個城市和地區公共應急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傳染病、意外事故、自然災害可能隨時發生,我們的城市需要一個由醫療救護、消防、交通、公安等共同組成的城市公共應急防禦體系,共同開展救援。”她説,一個快速、有效、聯動的院前急救體系,可使傷亡和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急救領域工作十餘年,班宇俠在工作中看到:“近年來我們國家不斷加大對急救領域知識的宣傳,人們也逐漸樹立了急救意識,但還是存在對急救工作不利的因素,例如樓門房間號是否顯眼、老舊小區是否安裝有電梯等看似居民生活中的問題,對於急救病人卻十分重要。越是方便,就越早將病人送至醫院,得到救治。”班宇俠建議,將每年1月20日設立為“國家急救日”。通過“國家急救日”的設立,推動全社會關注急救,促進我國急救體系不斷完善,為“健康中國”保駕護航,加強城鄉急救體系和社會急救能力體系的建設,同時加快國家急救立法進程,完善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全面提高我國急救事業發展水準。

  順利將病人送至醫院急診室,班宇俠抓緊辦理完交接,填寫工作手冊。今年兩會召開在即,這是班宇俠履職的第四年,今年班宇俠將關注點放在了呼籲國內安寧療護病房的建立上,班宇俠説,自己常年在急救一線工作,看到好多病危患者。“比如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他們的身體可能狀態非常差了,但是神智是清楚的,他們需要比吸氧、監護這些治療更好的環境,對病人的精神世界給予一定的關懷。作為家屬來講,也希望自己的親人臨走的時候,是安詳的,有尊嚴的。就目前來看,咱們這種病房還是太少,建設力度和認識度還不夠。安寧療護病房的建設,一方面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文明的進步,以人為本的體現。”


Hi中國人工作室 出品

出品人/ 王曉輝

總監製/ 薛立勝

監 制/ 戴   凡

主 編/張若夢

    記 者/董 寧 李 佳

    視 頻/張文泉 劉 凱

     聯繫電話/010-8882 8295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