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陶力強:來自古都邯鄲的太極傳人

璀璨人文 丨 發佈日期:2019-02-27 丨 時長:6'32''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2/27/20192271551278563106_408.mp4

前言:

在中國歷史的文明進程中,有一座城市因上古造人的傳説,被寫在了華夏曆史的開篇。胡服騎射的強趙,大漢王朝的雄起,開啟了引領世界兩千多年的傳奇,使這裡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演進中重要的坐標,它就是位於中國首都400多公里外的歷史文化名城——邯鄲。伴隨著華夏文明的興起,天人合一的太極觀成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核心與精神載體。太極文化作為邯鄲歷史重要的文化脈係,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讓這裡成為了中華文化歷史的焦點。文明源起的自豪,使這裡的人們平添了傳承千年文明的責任與力量,太極文化的興盛與發祥,更使這裡的人們在太極之鄉的讚許聲中,訴説著一代宗師的付出與榮耀。

在歷次的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中,東道主邯鄲隊的勁健骨力和靈動之姿讓我們對太極拳留下深刻印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太極拳文化的風采,陶力強便是其中的一位。

1981年,14歲的陶力強跟隨少林武僧弟子劉合林學習少林拳法。由於對中國功夫的特殊愛好,中國傳統內家拳走進陶力強的視野,此後太極拳和他相隨不離,成為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

從1996年第一次接觸太極拳,到2002年正式拜師,這期間陶力強相當刻苦,收集古拳譜資料,做大量的筆記,同時寫下自己的心得,並且短時間內掌握了太極拳、刀、劍、推手等。2002年拜當時的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王長興為師,從此他不僅深深的領略太極拳功夫的精巧與靈動,而且更加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古人講“上善若水”、“潤物細無聲”、“滴水穿石”這些都是水的特性,能夠潤澤萬物。“太極拳的慢就是這個道理,慢不是刻意的慢,而是要把這個過程做的精微精細,比如現在的工匠精神,就要求我們像水一樣,能夠持之以恒、無微不至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陶力強説。

陶力強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很活躍,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而這些創新意識需要中國的傳統文化做積澱。太極拳可以使我們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當中靜來思考,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的能量的儲備,回歸到人的本身,達到身體的良性迴圈。

説到傳承,陶力強認為太極拳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必須要讓年輕的人去認識它,接觸它。“每當自己打拳時,總會引來別人觀看,只要有人上來問,尤其是年輕人,我都會很耐心的去跟他們講,有時會講到晚上11點多。”

陶力強認為,要想培養一個好的傳承人,需要從小培養他的興趣,所以他收徒弟都比較年輕,最小的13歲,最大的也不過25歲。“我只是希望太極拳的隊伍能夠更加年輕化一些,能夠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記者/房小棋

責任編輯/李凱馨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