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劉英順:運河文化守望者

璀璨人文 丨 發佈日期:2019-02-21 丨 時長:4'04''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4/20/20194201555738907460_408.mp4

農曆大年初四的清晨,在位於京杭大運河畔的山東省臨清市,當很多宿醉未消的人還在溫暖的被窩裏做著美夢時,58歲的劉英順已經早早地走出家門,來到位於運河旁邊的鰲頭磯廣場,陪伴他的,還有上千名運河衚同文化愛好者——這是老劉組織的“臨清衚同遊”活動走過的第十二個年頭。

“2007年第一次組織衚同遊的時候只有7個人參加,後來聽從年輕人建議,通過網路和市民分享老衚同的知識,影響力就逐漸大了起來,參與人數慢慢變成幾十人、上百人,最巔峰的時候有幾千人。”劉英順告訴記者。

據了解,十幾年來,老劉義務組織的衚同遊達到近60次,累計行走數百公里。他身後的隊伍也越來越長,多年來共有數以萬計的市民參與到其中,衚同遊早已成為一張宣傳臨清運河文化的旅遊名片。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國企退休工人,僅憑一己之力就做出有如此影響力的民間活動,並且逐漸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援,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劉英順對衚同的熱愛,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我從小就住在衚同裏,當時家裏開著布店,那時就愛聽家里長輩聊衚同,工作後,這份熱愛越來越強烈了。” 2000年左右,因為所在國企效益下滑,劉英順的工作相對清閒了下來,有了空閒時間的他便深入各條衚同實地走訪、打探。

“很多老院子、老民居都是私宅,平時不開門,但我們臨清有個風俗,就是大年初一那天家家戶戶要大門敞開,迎接來拜年的賓客……“劉英順在反覆行走中積累了很多“訣竅”,其中大年初一登門拜年就是最管用的方法之一:新年的第一天,他都會走進那些平日裏感興趣但無法進入的家宅院落,給主人道上一聲新年問候,熱情淳樸的臨清人雖然不認識他,但對於這種真誠問候也會欣然接納,老劉就趁著這個機會走進這些人家中進行採訪、收集。

2014年,老劉將這些年來收集的資料整理、排版,輯成《臨清衚同文化》一書,這本書包含40萬字及200余副插圖,詳細介紹了臨清衚同的歷史由來和人文風俗。“當時印這本書時,大概需要4萬元,而我當時的月薪只有900元,所以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但我認為臨清作為運河文化名城,是千年古縣,文化需要傳承,拿出我所有積蓄做這件事是很值得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更講不出運河文化的內涵。”劉英順説到這裡,臉上無不遺憾,“我們臨清有2處世界文化遺産、1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還有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希望通過繼續組織衚同遊,讓大家認識可愛的家鄉,也為家鄉發展儘自己一份力。” 老劉喝了一口手中的茶,堅定而緩慢地説道。

記者/郜玉至

責任編輯/韓歆昊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