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匠人

璀璨人文 丨 發佈日期:2018-09-14 丨 時長:5'15''

http://vdl.china.com.cn/news/180914/09140.mp4

眾所週知,中國的傳統藝術品絕大部分都是官民共用的:瓷器分官窯、民窯;玉器有宮廷製作亦有民間製作;唯有一件器物自誕生之日起就從未走出過皇宮,一直是皇家獨享的珍貴藏品,這便是極富皇家氣質的純手工藝術品——景泰藍。本期節目的主人公鐘連盛,是一個行業內人盡皆知的前輩: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美大師,國家級非遺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因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景泰藍在過去一直是皇家獨享的工藝品

“景泰藍學名是銅胎掐絲琺瑯,在歐洲起源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代進入中國,到今天已經有600多年的發展。” 景泰藍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興盛起來,因此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是景泰瑯。後來又因多用寶石藍、孔雀藍色釉作為底襯色,而且“瑯”的發音近似“藍”,最後演變成“景泰藍”這個名字。

鐘連盛1980年畢業于北京市琺瑯廠技校,同年留校任教。後在北京市琺瑯廠從事景泰藍的傳承、開發、設計及管理工作。據同事介紹,鐘連盛功底深厚,治藝嚴謹,技藝全面。他的作品清新細膩精緻、風格秀美典雅獨特。欣賞鐘連盛的作品,會感到和傳統的景泰藍工藝品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工藝和色彩更加豐富,最重要的是那種鮮明生動的生活氣息,使景泰藍擺脫了以前專供宮廷賞玩的審美趣味,走進了尋常百姓生活。

一件景泰藍成品要淬火近十次,被行業內人稱為“火裏求財”

鐘連盛的很多作品都來自生活中突然觸發的靈感。2000年一個夏末的傍晚,鐘連盛路過龍潭湖荷塘。他偶然回頭一望,兩隻野鴨在荷葉中親密而行。夕陽西下,整個畫面籠罩在金黃的光暈中,充滿了溫馨的情調。這幅美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裏,最終凝聚成了他的代表作《荷夢》系列。他用景泰藍工藝描繪出了腦海中的這幅畫面,悠然的野鴨在荷中相依戲水,夕陽下的荷塘充滿怡然、舒適、浪漫的意趣。

經過多年的傳承發展,景泰藍成為“國禮”登上世界舞臺

“通過這麼多年不斷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景泰藍更多的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的首腦政要。2014年APEC的時候,當時我們參與'四海昇平'整個的深化設計製作,到後來的大閱兵的國禮'和平歡歌',特別是2017年1月份,習主席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代表中國贈送給聯合國的'盛世歡歌瓶',是我跟李忠大師一起創作設計的。”景泰藍發展至今,已不單單是一種工藝品的名稱,更象徵著古老技藝所散發出嶄新的生命力,精湛典雅的紋飾技巧,金碧交輝的迷人色澤,動人心弦的華美氣韻和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格,是其能成為“國禮”的重要原因。

鐘連盛向愛好者講解景泰藍製作流程

鐘連盛感慨地説,回顧景泰藍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也是一部民族手工藝的興衰史,從宮廷專屬的珍玩,到蜚聲海外各國。如今大到公共設施,小到生活用品,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融進現代社會生活,景泰藍的復興之路也為不少陷入危機的民族手工業指出了一個方向。

“從藝到今天應該説整整40年,也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今後就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作為傳承人,你得不斷的去創作。怎麼樣去利用傳統的技藝,體現出我們當代這些藝術的思想,時代的特點,真正從景泰藍技藝傳承發展上,留下一些有分量的、非常嚴謹的創作作品。另外一個方面,作為傳承人要不斷地去傳承帶徒,我們怎麼樣更好的去帶他們,在了解整個製作技藝的同時去發揮他們的優勢,去不斷的創新。”

記者編導: 郜玉至  攝像:李凱馨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