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摘要】
·目前成績的取得,也再次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強大韌性。
·科技創新要跟産業創新融合,要以良好的生態來支撐科技創新、産業創新。
·守正創新、先立後破,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就是要防止新的還沒有撐起來,把舊的先給拋棄掉。
山東推進計量數智化應用建設智慧綠色港口、浙江杭州實現多條無人機低空航線常態化運營、重慶積極佈局智慧工廠向高端製造業轉型……年末將至,回首今年,全國多地立足特色優勢,謀劃和佈局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新質生産力發展路徑。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時指出今年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李清彬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今年經濟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要領會這種不易,必須明白是在何種條件下實現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在這樣的環境下,經濟成績單不僅展示了5%左右的增長速度,還包括了經濟結構的持續改善和經濟品質的顯著提升。這些成就再次向全球證明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其強大的韌性。
今年以來,在宏觀政策的積極影響下,中國經濟正向“新”而行、以“質”圖強。
這一點從多項宏觀指標的亮眼表現可見一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增速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8.8%,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長……
推動經濟持續向好,新的一年將繼續向“新”要動力。
面向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李清彬認為,這一部署釋放了三個方面的鮮明信號:一是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二是科技創新要跟産業創新融合;三是要以良好的生態來支撐科技創新、産業創新。
關於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李清彬表示,需求端在內需,供給端是新質生産力。
內外需比較,外需受到國際上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以明年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具體工作抓手包括在前期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基礎上,加力推進“兩重”“兩新”工作,就是要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讓內需成為經濟的主拉動力、“壓艙石”。
供給端,還是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的本質就是創新,無論是傳統産業、新興産業還是未來産業,都要通過持續的創新讓自身成為新質生産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從零開始的,已經取得不少成績,要繼續向前,逐步破舊立新,持續支撐高品質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李清彬分析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狀態,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供物美價廉的産品和服務,但是“內卷式”競爭實現不了這樣的效果。比如,地方政府“內卷式”招商,比賽優惠政策,想要成為稅收洼地、政策高地來吸引外來投資,不僅導致財政上背負很大負擔,也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再比如,個別新興行業這幾年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競相擴産壓價導致利潤很薄、生存很難。
“會議指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很有針對性。”李清彬説。
在李清彬看來,規範地方政府行為,就是要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不搞地方保護主義,不搞自我小迴圈。對部分行業來講,就是要完善技術、環保、安全、能耗等標準,推動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合理規劃産能擴張,避免一哄而上、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