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青藏、川藏兩條公路同時通車。自那之後,青藏高原現代交通運輸事業的序章正式開啟。
如今,用熱血鑄就的高原天路依然雄踞世界屋脊,但是在周圍,已經有了越織越密的高原路網,新的築路技術與理念也已有了長足進步。
從昔日的砂石路、碎石路
到如今的瀝青路
從普通公路
到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
青藏高原的道路交通
得到了改天換日的發展
2013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頒布《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其中包括雅安至葉城高速公路,編號為“國家高速G4218”。此後,青藏高原的高速建設被加快推進。
打通川藏公路上第一座大山——二郎山的G4218雅康段,克服了地形狹窄、落差大、地質斷裂帶多、高海拔惡劣氣候以及生態保護要求高等挑戰,應用多項全新技術,令二郎山隧道徹底貫通,往來車輛不必再翻越二郎山,惡劣天氣和險峻路途的影響降至最低。過去流傳在常走318線的司機們口中的“車過二郎山,如闖生死觀”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得益於青藏公路高原凍土區的道路養護與修建的經驗積澱,我國在凍土區修建高速公路的目標按下“快進鍵”。
2017年8月,世界首條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建成通車,西寧至玉樹的通行時間縮短至8小時。正是有了裝備、材料和理念的不斷提升,青藏高原的路通車暢得以不斷突破。
生態環保理念
融入高原築路建設
不僅道路成網,越織越密,生態環保、綠色公路建設理念也融入高原築路建設中。
川藏高速康定至新都橋段的控制性工程——折多山隧道穿越貢嘎山保護區,工程建設中實施多項綠色施工技術,確保生態環境免遭破壞。建設工地專門引入工程污水處理設備,保證凈化後的水達到綜合排放一級標準,能直接用於植被灌溉,工程結束後還要復綠復耕。
久馬高速,穿越廣袤草原,69萬平方米草甸搬遷移植。
瀘石高速,隧道洞口零開挖、污水零排放,全力守護長江中上游地區生態屏障。
道路從來不只是連接內陸與高原的交通要道,未來,蓬勃生長的高原路網還將持續為這片熱土注入磅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