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灣區經濟發展優勢區和粵東西北地區之間的大協作正在南粵大地進行。
2022年開始,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從大規模産業有序轉移到萬名醫師走訪基層、百所高校入鄉村,再到整合式改革破障前行……在産業“協奏曲”、民生“圓舞曲”和改革“破陣曲”的“三重奏”裏,廣東正努力把縣鎮村發展短板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潛力板,奏響區域協調發展強音。
産業“協奏曲”
走進位於清遠市清城區的廣清産業園,一幢幢現代化廠房裏企業正開足馬力忙生産。曾經的魚塘荒地,已成為100多家企業聚集的産業高地。
廣州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廣清産業園實行“廣州主導開發運營、清遠負責社會管理”的共建共用模式,並探索建立區域互利共贏的財稅分享機制。
這是2024年5月13日拍攝的廣清産業園。新華社發
由廣清産業園、廣佛(佛岡)産業園等組成的“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是承接大灣區産業轉移的重要平臺,目前已引進項目732個。
以産業平臺為載體,廣東區域産業“協奏曲”鏗鏘有聲。
“今年1到11月,清遠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增速全省第一。廣清産業園已初步形成現代家居、汽車零部件等五大産業集群。”清遠市委書記殷昭舉説。
在佛山(茂名)産業轉移合作園高州片區,佛山照明的高州生産基地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基地內已建成4條生産線,每條生産線産能達到400台套/小時。
佛山照明董事長萬山説,佛山照明主動連結産業上下游企業抱團入駐,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産業生態,樓上企業通過電梯就能將零部件送到樓下的終端産品生産線上。
粵東西北地區縣域經濟迎來發展大機遇。
佛山(茂名)産業轉移合作園高州片區工業投資連續15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一年多來,平均每個星期園區可以簽約1個項目,每兩個星期落地1個項目。
“茂名正搶抓機遇,揚長補短承接産業有序轉移,以産業興旺壯大縣域經濟,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發展能級。”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説。
“反向飛地”、兩地互設“經濟飛地”等新模式不斷涌現。
廣州幫助對口扶助地區在穗建立67個“反向飛地”;汕頭濠江區在深圳南山建設的“濠創園”已有12家企業進駐……
截至目前,粵東西北縣域已承接珠三角製造業轉移項目逾300個,投資過1100億元。與此同時,粵東西北等地在珠三角建設的“反向飛地”也超過110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大灣區企業快速發展有增資擴産需求,粵東西北有廣闊空間。廣東可充分利用‘經濟飛地’‘反向飛地’促進區域資源優勢互補,提升全省創新力。”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小龍説。
民生“圓舞曲”
聚焦民生關切,推動醫療和教育資源下沉,著力發展鄉村産業和公共服務……一系列舉措給廣東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能。
資源下沉,推動萬名醫師走訪基層。
廣東清遠佛岡縣是粵北一座人口僅30萬出頭的小縣城,佛岡縣人民醫院每年卻要做600多臺心臟導管手術。廣東省人民醫院派駐的佛岡縣人民醫院院長梁昌詳説:“這意味著縣城醫院就能夠解決大部分的急性症狀。”
2024年3月20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派駐的佛岡縣人民醫院院長梁昌詳與醫院脊柱外科團隊為佛岡患者施行頸椎手術。新華社發
2023年起,廣東計劃5年內推動10000名醫師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目前已派出4656名醫師。不僅醫生下鄉,管理和技術等優質醫療資源也全方位下沉,推動當地醫療水準快速提升。
“目前廣東已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廣東省衛健委主任劉利群説。
以文相會,促進鄉村文化繁榮。
器樂合奏《龍騰虎躍》、二胡合奏《賽馬》、竹笛重奏《大青山下》……今年7月,在新中國音樂奠基人李淩故里的江門臺山四九鎮,星海音樂學院帶來了一場音樂盛宴。
從2023年開始,廣東啟動實施百校聯百縣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簡稱“雙百行動”),星海音樂學院因此與臺山結緣。一年多來,雙方在師資培養、生源共育等方面深度合作。今年11月,嶺南音樂“傳薪”鄉村文創工作室在臺山市四九鎮南村藝術部落揭牌。
2024年11月18日,在嶺南音樂“傳薪”鄉村文創工作室揭幕儀式上,星海音樂學院與臺山廣東音樂團聯合演出。新華社發
星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鄧國安説,星海音樂學院將充分利用自身藝術、文化資源,通過構建文化幫扶體系、挖掘嶺南音樂文化、培育鄉村文化産業等舉措,助力粵東西北地區鄉村文化繁榮。
以智相助,為鄉村長遠發展集聚人才。
在廣東揭陽惠來縣,華南理工大學與當地企業中旭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健康食品開發研究實驗室”,開展胡蘿蔔營養健康食品研究,現已結出碩果:“一類羧甲基賴氨酸消除劑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23年6月16日,華南理工大學與廣東中旭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博士工作站揭牌儀式上,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蘇健裕在發言。新華社發
一年多來,廣東教育系統派出上千名農村科技特派員、農技輕騎兵助力農業産業一線破解技術發展難題。通過共建專家智庫工作站、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等方式,已建立産學研平臺180個,轉化運用專利44項。
“‘雙百行動’有系統、成機制地把實驗室建在鄉村小鎮、把專業課放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南粵大地,推動人才培養與基層經濟社會發展銜接,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準和更高品質邁進。”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林如鵬説。
改革“破陣曲”
從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創新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再到縣鎮管理體制改革,廣東以改革破局,推動城鄉區域在協調發展中相互促進、相互成就。
聚焦集體經濟,改出鄉村增長新活力。
在廣東雲浮,通過“政銀企村(戶)”共建模式,去年全市847個行政村、125個社區集體的經營性收入均已達15萬元以上。
這是2023年10月拍攝的雲浮市新興縣簕竹鎮“政銀企村”共建養殖小區內景。新華社發
雲浮市委書記盧榮春説,雲浮的改革創新提供了一種發展農村産業、實現多方共贏的解決方案。
近兩年來,廣東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地方立法、千名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訓計劃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穩步推進,縣鎮村發展活力不斷被激發出來。全省已有897個村開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試點、50個村開展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農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基本消除。
聚焦土地要素,改出縣鎮發展新空間。
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廣東佛山南海,通過“三券”(地券、房券、綠券)制度改革,累計拆除改造村級工業園2.48萬畝,整備連片産業用地2.26萬畝,騰退低效建設用地並復墾復綠1.3萬畝,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用地空間。
這是2022年6月5日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拍攝的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項目。該項目是南海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建設用地騰退並復墾復綠的示範項目之一。新華社發
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説,南海已連續兩年供應産業用地超過6000畝、招商引資突破千億元。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的數據顯示,廣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步入快車道,42個試點已完成投資650億元,整理農用地6.8萬畝、建設用地4.7萬畝、生態保護修復土地39.5萬畝,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近6.2萬畝,有效拓展了縣鎮村發展空間。
聚焦體制機制,改出城鄉協調新氣象。
今年11月,《關於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品質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意見》印發,一個橫跨廣州市從化區和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和龍門縣,總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的農文旅發展示範區出現在人們面前。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黎曉華認為,意見提出了創新信貸投放方式,探索創新生態金融産品等創新措施,顯示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引領區建設成為改革創新實驗樣板的決心。
“廣東未來將持續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以‘百千萬工程’推動優勢塑造、結構調整、動力增強和價值實現,不斷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黎曉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