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視頻中國  >   新聞熱點  >  
首頁> 視頻中國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赴山東日照考察,情牽這片戰略要地

發佈時間:2024-05-24 09:52:08 來源:央視新聞 作者: 責任編輯:白玥

山東是海洋大省。這裡的海岸、海港、海島,曾經多次留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説,“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今年5月22日,總書記赴山東日照考察,從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條海岸綠道,他牽掛著海洋這片戰略要地,擘畫著壯闊的中國海景圖。

image.png

01

一座港口,彰顯“硬核”力量

位於黃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被稱為“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日照”的名字據説來源於此。

這裡東隔黃海與日本、南韓相望,北連青島,南鄰江蘇連雲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灣闊水深、不凍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日照港。

△日照港。(總臺記者韓森拍攝)

日照港,是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山東考察的第一站。

這個港口1982年開工建設,1986年開港運營,開通內外貿集裝箱航線80余條,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轉机基地。鐵礦石、大豆、石油焦、木片、原木、焦炭、下水冶金煤7個貨種吞吐量居全國首位。

△日照港。(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5年前,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4個港口集團整合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根據規劃,山東將構建以青島港為中心,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威海港、濰坊港、東營港、濱州港等港口為支撐,與天津、河北、江蘇、遼寧港口緊密合作互動的發展格局。

去年,4個港口集團的貨物吞吐總量突破17億噸,位居全球第一。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近年來,總書記多次赴港口考察。為什麼對港口如此重視?他在調研時屢有談及。

2017年4月,總書記在廣西鐵山港同碼頭職工們交談時説,我們常説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2019年1月,他在天津港考察時指出,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2020年3月,總書記在寧波舟山港考察時説,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他指出,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總書記此次考察的日照港,無疑也承載著“硬核”使命。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02

在日照港,總書記重點關注了什麼?

這次在日照港,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了解當地推進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等情況。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先來看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這個關注點。

2019年在天津港考察時,總書記就曾指出,“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總書記此次考察的日照港,“智慧”與“綠色”正是它的特色標簽。

這裡不僅是國家支援建設的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還建成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單機效率提升50%,每年可削減碳排放9000多噸。

△日照港。(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時政新聞眼》了解到,山東港口集團還有一支被稱為“中國智慧港口‘拓荒人’”的團隊:“連鋼創新團隊”。

這支團隊自2013年組建以來,在帶頭人張連鋼帶領下,破解技術難題、構建技術標準,建成了一座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自動化碼頭,還先後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2020年,他們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張連鋼。(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再來看擴大對外開放這個關注點。

港口,在國家開放戰略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建設港口,經略航線,打造港口“朋友圈”,中國港口正在聯動世界,書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日照港。(總臺記者張鵬拍攝)

總書記這次考察的日照港,既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主要節點,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瓦日鐵路、新菏兗日鐵路兩條千公里重載鐵路直連港口與黃河流域、中原和關中城市群,中西部和沿黃地區得以便捷出海,日照港已成為重要橋頭堡。

港興通天下。中國港口的飛速發展,將為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高水準開放提供更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日照港。(總臺記者宋帥拍攝)

03

一條綠道,守護黃金海岸

海濱生態市,東方太陽城。藍天、碧海、金沙灘,已經成為日照的代名詞。這裡不僅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遠古時期的太陽文化起源地。

日照考察的第二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的陽光海岸綠道。

△俯瞰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陽光海岸綠道南起太公島公園,北至兩城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全長約28公里,2020年7月全線貫通對外開放。

這是一條功能複合、活力多元的陽光海岸帶,串聯起沿海岸線的萬平口景區、海洋公園、海洋美學館、桃花島景區等13個景區,以及王家皂、張家臺等8個沿海民俗村,還建設有觀景平臺、運動步道、遊客休憩廣場等。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央視記者陸泓宇拍攝)

濤聲陣陣是跑步的鼓點,浪花翻涌是大自然的喝彩。在這裡漫步奔跑,正可謂空中走、畫中游。這條串聯起自然與人文的綠道,如今已成為當地百姓和遊客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每年在這裡舉辦的騎行、健步行等賽事達20場以上。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這條綠道,來之不易。綠道建設按照“依託原貌、臨場設計”的理念,不動一棵黑松,不動一塊礁石,不動一片沙灘。

建設這條綠道時,還對沿線荒廢的養蝦池、荒地等生態薄弱的地方進行了重點修復提升,修復海岸帶5000多米。2021年,綠道的北延工程已經啟動。全長60多公里的生態風光帶將惠及群眾1.5萬餘人。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記者張鵬拍攝)

04

陽光海岸綠道,帶來怎樣的啟示?

在陽光海岸綠道,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了解當地加強海岸線生態保護修復、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情況。

總書記很看重海洋生態環境。2013年7月,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説,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佈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他強調,“要儘快制定海岸線保護利用規劃”。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央視記者程鋮拍攝)

2019年4月,在青島舉行的一場會見中,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總書記赴日照考察的這一天,正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日照的陽光海岸綠道,給如何做好海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帶來了有益啟示。

而另一個啟示,蘊含在總書記調研綠道的民生關切之中。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總書記多次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2年8月,總書記在遼寧錦州小淩河沿岸考察時説,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明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老百姓體會也最深刻。他指出,要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多為老百姓建設休閒、健身、娛樂的公共場所。

△陽光海岸綠道。(總臺記者韓森拍攝)

從山西太原汾河岸邊,到遼寧錦州小淩河沿岸,從福建福州郊野福道,到江西九江長江江堤……這些年,總書記走過許多綠道、步道,所行之處,皆有深意。

抓好高水準保護、創造高品質生活,這兩者之間原本就是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日照市。(總臺記者宋帥拍攝)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青島考察時説,“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再次來到山東這片大海邊,總書記看的是一座港口、一條綠道,思索的依然是向海圖強這篇大文章。

image.png


【責任編輯:白玥】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