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2022年12月30日,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網聯合製作的系列短視頻《中文寶盒》第一季“指尖技藝”圓滿收官。《中文寶盒》系列短視頻將中國的魅力文化與中文熱點詞彙教學相結合,帶領全球中文學習者學中文、識中國,推動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被海外受眾認同接受,使“中華文化熱”在全球持續升溫。
節目首個系列“指尖技藝”共8集,從具象的“手”出發,聚焦中國傳統手藝和手藝人的故事。每集均製作中英、中阿、中法、中西四個語種字幕版本,在相應語種賬號發佈,直達受眾。截止目前,該系列在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體觸達受眾2100萬,觀看量超過110萬。
以“小”切口傳播“大”文化
《中文寶盒》立項之初,就把節目定位鎖定在“小”字上,“小”並不代表簡單,而是側重於精細和貼近。選取易於為外國觀眾理解和接受的中國文化符號和現象進行展示,融合熟悉感和奇觀性,體現中國文化的迷人魅力和深厚底蘊,同時結合生動的人物故事,有利於讓世界了解一個更加豐富立體、真實可感的中國。
“指尖技藝”系列中,中國傳統“物件兒”的精巧,手藝人對藝術創作的專注,通過鏡頭語言得到藝術化的表達。中國人通過一雙巧手,去感知、去創造、去耕耘,展示著中國智慧與中國審美。
《中文寶盒》第1~8期節目縮影
本系列的8期短視頻抓住兩個關鍵詞“手”和“心”作為題眼,分別以《赤手炒茶》《巧手造琴》《敏手尋夢》《妙手畫年》和《匠心制壺》《清心寄傘》《吾心飛揚》《慧心靈手》命名,內容涵蓋龍井炒茶、馬頭琴製作、黏土動畫、柴燒紫砂、油紙傘、風箏、剪紙等技藝。
節目從“手”出發,聚焦在手上“功夫”,在展示傳統技藝的精妙之餘,更強調了非遺的存續與傳承,具有當代視角。從炒茶大師用一雙赤手炒茶的堅持,到宜興柴燒紫砂壺的偶然天成,再到瀘州油紙傘的困境與重生……每一期短視頻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側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精美有意境的視覺呈現,組成中國手藝人的群像。
以傳播力加持文化影響力
《中文寶盒》融合了中國網的海內外佈局優勢,以及語合中心對中文教學與傳播的經驗,以可視化的語言、適合多終端發佈的微視頻産品、多個海內外傳播渠道,形成立體化的傳播形態。
節目文案由資深外宣節目編導、外籍國際傳播專家、國際中文教育專家共同撰寫,做到資訊傳遞準確,內容把握得當,並貼近該語種受眾文化心理,以達成有效的跨文化傳播。
每期節目最後,由國際中文教育專家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準等級標準》中級水準(4-6級)為基準,提取當前話題中的核心詞,幫助學習者理解視頻內容並學習鞏固重點詞彙。這不僅是節目的一大亮點,也是對海外受眾的暖心之舉。
《中文寶盒》第3期敏手尋夢法文發佈截圖
目前,以中國網全媒體矩陣為核心,聯動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騰訊視頻、今日頭條等十余家平臺進行傳播推廣,同時在京港地鐵全線螢幕迴圈落地播放。海外方面,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4個平臺、12個不同類型的賬號,共計發佈58條短視頻帖文,觸達受眾2100萬,觀看量超過110萬,互動量達23萬。語合中心媒體矩陣也進行了國際中文教育界的精準傳播。
兩個月的時間,一期期短小精緻的視頻節目收穫了海外網友的積極反饋。
部分海外網友留言
節目還于12月登陸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在現場各類螢幕進行展示播放。
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現場,參會者觀看《中文寶盒》第一集《赤手炒茶》
外國受眾的熱情反饋和提出的寶貴意見,更加堅定了《中文寶盒》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向海外受眾展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中國元素和中國形象的決心和信心。語言或許有國界,但真誠深入的溝通必能拉近人與人、國與國的距離。《中文寶盒》第二季正在醞釀中,敬請期待!
《中文寶盒》第一季指尖技藝專題頁 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