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國  >   原創  >  

中文寶盒 | “指尖技藝”07吾心飛揚

發佈時間:2022-12-05 11:48:2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宋若冰

將有吸引力的文化選題與科學系統的漢語教學方案相結合,一期期多語種短視頻,以小見大,組成學中文、識中國的《中文寶盒》,推動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被海外受眾認同接受,使“中華文化熱”在全球不斷升溫。節目首個系列“指尖技藝”,從具象的“手”出發,聚焦中國傳統手藝和手藝人的故事。


中文寶盒 | “指尖技藝”07吾心飛揚


通過一雙手,你會看到什麼?是感知,是創造,更是勤勞。今天的故事,從一雙手、一根竹條、一縷清風講起。

呂陽,金馬派風箏製作傳承人。

 

風箏,作為一種飛行器具,在中國古代被廣泛用於軍事偵察、天氣探測等。同時風箏還是一種傳統玩具,流傳至今。

作為玩具的風箏,其製作過程講究“扎、糊、繪、放”四種技藝,先紮好骨架,表面糊上紙或者絹,然後在上面繪出圖案,最後拉著係在上面的長線,借助風力飛上天空。

 

呂陽説:“風箏是多身份的,它又是運動,又是玩意兒,然後它就和民俗融合起來了,最終走到了藝術的舞臺上。”

風箏除了用於娛樂運動,它還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京城金馬派風箏。

金馬派風箏的名稱,取自藝人金福忠和馬晉的名字。金福忠製作的風箏,造型大氣,極具皇家風格;馬晉擅長工筆,特點是造型規整、上色雅麗。關寶翔作為兩位大師的弟子,繼承了他們的藝術風格,並且融會貫通形成了“金馬派風箏”。

金馬派風箏吸收了大量中國民俗文化元素,開發了京劇臉譜、民間典故等多種風箏題材。

 

呂陽從小在衚同里長大,對他來説,飛舞的風箏伴著鴿哨聲,代表了老北京的韻味。2014年,呂陽辭掉了程式員的工作,跟著父親開始學習製作風箏。

呂陽説:“我發小聊天的時候就説,程式這東西丟了不可惜,但是這東西(風箏製作)要是丟了,丟了這百年傳承就罪過了。”

呂陽的父親呂鐵智是京城金馬派風箏第三代傳人,他的師父就是第二代傳人關寶翔。呂陽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拜訪“關爺爺”。


説到關於金馬派風箏的傳承,呂陽也有著自己的見解:“這風箏拿出來以後得從‘形、意、情、趣’四個方面去欣賞,取其二者為‘留’,三者為‘傳’,四者為‘承’,你四個都留下來了才叫傳承。”

 

 


策劃:張慧君 宋若冰

編導:房小棋

顧問:于淼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2-12/05/86d5a562-9026-4f12-9ba0-e8abbe5ea92d.png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