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裏的“帶貨大王”

發佈時間:2019-06-20 | 來源:今日中國 | 作者:馬力 | 責任編輯:晴天

近年來,重慶豐都縣努力探索“農村電商經紀人+貧困戶”的電商精準扶貧模式,明確把電商扶貧作為全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動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加就業和拓寬增收渠道,讓“快遞包裹進家門,本地産品變成錢”的發展願景成為現實。2019年,豐都快遞鄉村通達率達100%,所有貧困戶農産品將實現應銷盡銷,電子商務成為農村脫貧致富新途徑。電商經紀人正成為貧困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帶頭人”。

地處中國武陵山區的豐都縣興義鎮天水村是一個經濟基礎較差的小山村。在做電商經紀人之前,33歲的張源曾經在北京做過服務生、廚師、電話銷售,還有過三次創業失敗的經歷。正是這麼一個始終面帶微笑、“屢戰屢敗,屢敗屢起”的農村小夥兒,憑藉幹事創業的韌勁兒,成為了天水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説起在北京的經歷,張源本人説,“道路雖曲折,但過程很勵志”。

豐都縣興義鎮天水村電商經紀人張源

2015年,進入而立之年的張源選擇離開承載他青春和夢想的北京,回鄉創業。“回來後就想著發展農業,當時和姐夫在雙龍鎮流轉了80畝土地種植馬鈴薯。”由於不懂種植和管理技術,在付出大量體力勞動之後,眼看大面積的馬鈴薯即將收穫,“誰知道這個時候發生了晚疫病,整整80畝,一個馬鈴薯都沒收。”張源説,這次創業損失慘重。

理想的豐滿一直在遭遇現實的骨感。一直被生活打壓的張源並沒有退縮,一直在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2017年,他迎來了命運和事業的新轉機:替姐夫去參加縣電商辦組織的農村淘寶電商培訓時,讓他有了真正“接觸電商”的機會。

淘寶小店在縣電商辦的幫助下建起來了,賣什麼東西卻讓張源發了愁。他最先想到的是在網上賣糯玉米。“我一下種了10畝地的糯玉米,準備大幹一場,誰知只賣了半個月,就賣不了了。”張源説,由於沒有冷儲設施,半個月後,從地裏採摘的玉米都老了。“我覺得命運又一次和我開了一個玩笑。”

此時,身邊的親戚朋友和村裏的鄉親們都認為張源的腦子壞了,年紀輕輕的不出去賺錢,竟在家裏做“不靠譜的事情”。

大家的冷嘲熱諷,並沒有壓制張源幹事創業的熱情。“玉米沒有賣好,那我就賣南瓜、賣綠豆。”他把鄉親們種植的南瓜收上來,以每個16.9元的價格在網上銷售,誰知這個南瓜竟然在他的淘寶網店賣火了,這讓大家對他“不靠譜的工作”刮目相看。

有了去年賣南瓜的經驗,今年春天,張源自己買了南瓜種子,並親自送到鄉親們的手上,鼓勵大家都來種南瓜。

今年一開春,不少村民主動找到張源,要求種植南瓜。“南瓜種植達到了150畝,與我簽訂種銷合同的農戶中,其中貧困戶就有20余戶。”張源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村裏南瓜長勢良好,産量能達到100噸不成問題,如果按照去年的行情,僅南瓜銷售就將達20萬元,可幫助鄉親戶均增收2000余元。

從不理解到支援,劇情很快便有了反轉。“多虧小張搭建的電商平臺,我們一點都不擔心銷路。” 70多歲的張大爺説。

為滿足電商平臺的長遠需求,張源還將鄉親們家中的黃金梨、青李、臘肉、幹豇豆、土雞蛋、紅苕粉等農特産品也放在網店銷售。“通過發展農村電商,鄉親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張源説,他對自己和鄉親們的未來都有信心。

豐都縣商務委副主任黃宏告訴記者,自2017年以來,豐都縣先後發展起141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大多是懂技術、有知識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努力下,一些滯銷的農産品被賣到了全國各地,大大增加了農村貧困家庭的收入。

豐都縣商務委副主任黃宏

“2018年,通過這種‘農村電商經紀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我們網銷農産品1000多萬元,直接帶動全縣2000余名貧困戶脫貧增收。”黃宏説。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