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視點》高校“挖人才”之爭變了味

 
 
高校“挖人才”之爭變了味
 

繼“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後,近年來,國內高校掀起了爭創“雙一流”的熱潮,爭搶人才也進入了白熱化。而這其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成為人才被挖的“重災區”。

東部許多高校對“挖人”不惜血本。例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給引進的首席科學家提供30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給院士500萬元年薪,天津工業大學給院士500萬元住房補貼……

對此,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閻鳳橋表示,一流師資、一流人才的數目是“雙一流”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地方政府和高校都會想辦法去通過拉攏人才來參與競爭。由於不同地方之間生活、工作和經濟等因素之間的差異,各個地方都會産生其自身的區位優勢,高級人才的流動是各地區位優勢起作用的結果。積極方面,這種流動會有效配置已有的教學科研資源;消極方面,這會拉大各地教學資源的差異,使得中西部高校在這場競爭中更處於劣勢。

高校相互“挖人才”還為“職業跳槽教授”提供了機遇。有人拿到了安家費,弄到了房子,有的還弄了個一官半職,三五年的聘期一到,又跑到另一所學校,再複製一次。此前“跳槽”的高校為這挖來的人才所列的科研項目、經費,科研團隊隨著“跳槽教授”的“跳槽”而閒置、解散。得到好處的當然是這些“職業跳槽教授”,他們頻頻“跳槽”的目的是謀錢、謀房、謀官,而不是去為高校服務。而這樣的人才高校挖來多少,對提高研究水準和教學品質都無濟於事。

針對高校“挖人”的情況,今年1月底,教育部發佈關於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通知指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高校之間不得片面依賴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不得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頭銜’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提倡高校間約定同一地區人才薪酬最高限額,合理引導高層次人才薪酬待遇。”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工作推進會上也疾呼,“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人才流動有其合理性,但人才無序甚至惡性競爭的現象也值得深思。高校熱衷搶人,無非因為人才影響學校“門面”。高薪挖人簡單粗暴,但對於正常學術秩序、地域間教育發展平衡等影響重大。對於高校自身來説,招聘人才是一個方面,而自己培養人才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期待各高校要自己下力氣練好“內功”,不要“重金攬才”使學術變了味。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7-04-01  內容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