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龍港區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紀實
發佈時間: 2016-11-14 15:46:44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石晶
俗話説:“這難,那難,房屋徵收是天下第一難。”9月26日至11月6日,短短40天時間,龍港區玉皇街道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工作卻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目前已完成徵收進度的94.5%。一個僅30多人的團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憑藉人格魅力、責任擔當,以“沒有理由,保證完成”的職業精神摘取碩果。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此期間沒有發生一起暴力拆遷事件,沒有一戶陳情,沒有重大糾紛,百分百實現依法徵收、陽光徵收、和諧徵收。
一、依法徵收—— 政策做細
城市建設,棚戶區改造是一個重要環節。站在保障民生的高度,龍港區啟動“兩河五村”改造計劃,使曾經的棚戶區居民同步享受到城市發展的成果。本著“合理佈局、集約用地、改善人居”的原則,龍港區委、區政府研究確定了改造玉皇閣村棚戶區的重大戰略部署。玉皇閣村是龍港區重點改造的棚戶區之一,作為城市化進程的一個歷史遺存,其負面效應越來越突顯。玉皇閣村係龍港區玉皇街道所轄行政村,位於龍港區城市中心地帶,南臨五里河、北臨錦葫路,西至龍程街。是龍港區“兩河五村”整體改造開發區域中地理位置最好、開發價值最高的地塊。這裡人口和建築密集,安全隱患嚴重。區內居民長期存在吃水難、供暖難、用電難、用氣難、出行難等諸多問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該村道路通行的真實寫照。為民生、為安全、為環境,玉皇閣村棚戶區都亟待改造。正因如此,龍港區委、區政府從群眾利益出發、緊抓政策機遇,下決心全力推進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工作。
為了更好落實棚改項目,今年9月份,龍港區成立以區委書記畢榮昌,區委副書記、區長王連民為組長,常務副區長陳瑋為常務副組長,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和部門組成的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工作任務,為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在全區各相關部門抽調30余人的專業骨幹組成精幹隊伍,建立徵收組、拆除組、監督組、政策諮詢組、信訪接待組等工作小組,統籌實施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工作。
棚戶區改造工作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在改造工作正式開始之前,區紀檢委、機關工委、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下發“三封信一通告”,通過電視、報紙、網路、宣傳車、宣傳冊等載體,準確解讀政策措施,引導群眾合理預期,取得廣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援。9月1日,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宣傳工作啟動。此次入戶宣傳分為4個工作組逐戶到府宣傳講解,利用宣傳車以廣播的方式實時迴圈播放《龍港區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由村委會配合,多角度向村民宣傳解讀本方案的全部內容,以便於被徵收居民更好地了解掌握徵收工作的具體事宜,從而為後續徵收工作打好基礎。
9月21日下午,玉皇閣村棚戶區44位村民代表在村委會大會議室,集中研究討論《龍港區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並對《方案》進行表決。村書記王維強首先將方案的主要內容進行公示,將有照房屋評估價格、簽約獎勵、無照房屋評估價格貨幣補償的計算方式等內容向村民代表進行了細緻的講解。代表們根據自家現有房屋、地上附屬物的情況進行實際計算。與會村民代表研究討論《方案》後,表示將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配合棚戶區改造指揮部早日完成徵收搬遷工作,並一致通過《龍港區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
9月1日至25日,經玉皇閣棚戶區改造指揮部研究部署,棚改指揮部房屋徵收部工作人員和測繪人員進入到玉皇閣村居民家中對其現有房屋以及附屬物進行測量和登記。測量登記工作按照已劃分的區域分為4個組進行,在確定權屬登記是否屬實的情況下,對其居住面積以及建築面積進行測量,對地上附屬物進行登記,對其他無照房屋或違法建築的面積也予以測量記錄。
9月26日上午,玉皇閣村棚戶區徵收工作大廳正式投入使用。大廳外設立了80米長的《龍港區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宣傳板、政策公示欄和宣傳條幅,大廳內一層設有公示區和辦理區域,棚戶區鳥瞰圖、辦公流程圖和居民房屋資訊都懸挂在醒目的位置。棚戶區居民紛紛到這裡查看公示欄內容,一站式辦理相關手續。同時大廳一樓還設有信訪接待、政策諮詢等窗口,方便百姓及時了解相關政策法規。
二、陽光徵收——利益做足
眾所週知,棚戶區改造項目程式繁多,牽涉面廣,需要針對區域實際,制定出有效實施辦法。玉皇閣村人員結構複雜,與此同時,改造、擴建,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如何讓不同的人群,不同性質的房屋找到適應的政策也煞費心思。通過實踐經驗積累總結,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讓利於民,在平衡群眾利益中保障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徵收、親情化操作。在徵收過程中,玉皇閣棚戶區改造指揮部將徵收決定、徵收方案、徵收政策、補償標準、辦事程式全部公開,直面群眾監督,儘量讓群眾放心滿意。在2014年摸底數據的基礎上,工作組深入開展摸底核量工作,實行一戶一檔,做到“人員戶口清、房産狀況清、動遷面積清、經營情況清、補償數量清”。 在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過程中,龍港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提出:“堅持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願。”首先要樹立政府“服務員”的角色意識,讓群眾真正成為舊城改造的主人翁。改不改、怎麼改、怎麼拆,都由群眾當家做主,由群眾説了算。他們廣泛進行民意調查,邀請群眾參與政府決策,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把棚戶區改造的每個環節都置於陽光之下。棚戶區補償標準是棚戶區改造中最為敏感、最為核心的問題,為使徵收標準儘量科學、合理,在確定補償標準前作了大量的比照分析和測算,本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針對玉皇閣村棚戶區的現狀,棚改指揮部研究制定了《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並上報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區委常委會議研究通過,為玉皇閣村棚戶區改造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礎。
從10月19日起,棚改指揮部對玉皇閣地區的違法建築實施清理。由玉皇閣棚戶區改造指揮部組織協調,區城管牽頭、公安、消防、計衛、公證、維穩辦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對玉皇閣棚戶區內的違法建築依法進行拆除。對在拆除過程中拒不配合,甚至暴力阻礙執法的被徵收戶,及時處理,將暴力阻礙執法的被徵收戶依法處理。聯合工作組先後共組織6次行動,拆除違法建築100余處,面積1萬餘平方米,打消了部分村民的觀望心理,有效地推動了棚戶區改造工作克難而進。
龍港區委、區政府在棚戶區改造工作中堅決做到不與民爭利,讓利於民,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真正讓老百姓在舊城改造中得到實惠,利益有增長、長遠生計有保障、生活水準不下降;充分考慮群眾實際需求,按照其不同需求,提供100套政府的存量房源。此外,龍港區一方面大力營造“舊城改造,人人有責”的輿論氛圍,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團結群眾,另一方面,創新工作方法,保證先搬遷者不吃虧,得到更多實惠,改變被徵收人觀望等待心理,出現了群眾做群眾工作的好現象。把房屋徵收工作當成錘鍊幹部作風的主戰場。把“走訪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與房屋徵收工作相結合,深入被徵收家庭了解其困難,及時給予解決,讓被徵收人家庭感受到政府的關懷溫暖,推進和諧房屋徵收。思路決定出路,行動決定結果。在全區房屋徵收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玉皇閣棚戶區改造項目積極實踐,行動迅速,成效顯著。
三、和諧徵收——感情做透
棚戶區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為了徵收工作的順利進行,工作組成員用一顆真心對待被徵收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感動了被徵收戶積極配合。
項目啟動之初,龍港區政府從各個部門選調30余名精兵強將,不分晝夜,奮戰在棚戶區改造現場。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動員部署,要求各工作組每天一小結,挂組的區領導3天一調度。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瑋,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曉民,區委常委、總工會主席楊博,區政協副主席張樹軍坐鎮指揮,現場協調調度,與動遷對象親切交談,耐心細緻地為被徵收群眾答疑釋惑,幫助群眾解決切身問題;工作組人員“硬著頭皮、磨破嘴皮、餓著肚皮、走破腳皮”,到府入戶,向群眾宣傳拆遷政策,同時切實為拆遷戶排憂解難,開展各種送關懷、送溫暖活動,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儘量為他們做實事、辦好事:幫助徵收對象小孩解決入學問題;協助徵收對象辦理社會養老保險;調解徵收對象兄弟多年積怨和矛盾,促使兄弟間關係緩和等。工作組的誠心幫助和貼心服務也感化了被徵收人,使徵收對象真正體會到工作組是為他們服務,是可信賴的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大多數的被徵收戶態度有了明顯改善,主動配合徵收的增加了,徵收工作效果明顯了。
如何人性化徵收?指揮部房屋徵收部部長郝永安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玉皇閣村被徵收戶李某某身患癌症,家庭困難。在他住院期間,工作人員自備水果等營養品到醫院看望;他出院後,經常到他家看望,詢問他有何困難,是否需要幫助,從不主動與他談徵收、搬家等事。郝永安親自為其跑民政,求救濟。當他得知徵收情況時,工作人員才將徵收進展現狀告訴他,經過一段時間後,李某某主動要求評估、簽協議,並按照規定的時間搬了家。搬家前,他電話通知工作人員,並感謝工作人員對他家的幫助,讓他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淡化了拆遷離家的憂愁。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些被徵收戶在外地,工作人員不辭辛苦,通過各方線索尋找被徵收戶;有的工作人員為了和被徵收戶搞好關係,經常自己出錢買水果等物品慰問被徵收戶;還有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被徵收戶存在生活困難,積極為拆遷戶想辦法,解決困難。春風化雨潤心田。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被徵收戶與工作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常務副區長陳瑋認為:“這一次次的破冰之旅,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升了政府形象,錘鍊了幹部,促進了和諧發展。”(記者 胡晶晶)
責任編輯: 石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