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劉遵義:人民幣可作為東亞各國國際交易媒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2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 攝影/鄭亮

 

    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劉穎穎)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2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改革新號角,發展新階段”,會議圍繞當前改革和經濟形勢,重點解讀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報道。

    中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劉遵義教授闡述了對“人民幣在進一步國際化”的看法,他表示,人民幣可以作為東亞各國之間國際交易媒介,中國可以鼓勵人民幣在東亞擴大使用。人民幣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如果人民幣作為廣泛使用的國際交易媒介,並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它對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尤其是他所要代替的美元,就必須維持相對的穩定,絕對不能大升大降。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太大,會對進出口商與長期跨境投資者會有負面的影響,直接衝擊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國家希望能夠用本幣作為本國貿易報價單位與結算工具,從而降低國際交易貨幣的風險,也降低各國兌美元與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依賴性,減少各國央行對外匯儲備的需求,所以國家也有這個希望。但是,不一定做得到,中國可以成立東亞清算銀行,正如1950年國際清算銀行一樣,讓參加東亞清算銀行的經濟體可以利用本幣結算與清算彼此之間的交易,並利用人民幣或其他主要儲備貨幣進行最終的清算。

    中國可利用人民幣或其外國儲備其中的其他主要儲備貨幣作為最終價差清算的保證。怎麼邁向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們其實需要知道長期與短期資本的流動,長期資本無論流入或者流出對輸出國與輸入國都會有好處。同時,長期投資者要希望匯率相對的穩定,短期境外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對實體經濟沒有什麼好處,但會造成匯率頻繁波動,匯率波動對實體經濟有很多的壞處。全球一年的貿易量大約是20萬億美元上下,但是全球外匯的交易量則高達15000萬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一聽就是很大的差異。中間外匯的過手次數很多,説明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賭博匯率,但匯率的波動不利於國際貿易,也不利於跨境投資,對實體經濟負面影響不少。怎麼開放資本賬戶的話,我們就要區分長期與短期資本,如何區分長期與短期資本,可以用徵收資本流動稅,避免短期遊資大量進入。比如收1%資本流動稅,在資本項目下進來的外匯換成人民幣要收1%,換回去也收1%,一共2%,對於投資其在五年以上的長期資本,進出成本每年最多只增加0.4%,不會對其清收長期資本造成影響。對於一個月內要來回的投資者成本是每年24%。資本流動稅可以用兩種不同方式徵收,一個是換匯的時候徵收,一個是在出入境的時候徵收。實行資本流動稅之後,資金進出境就不需要審查和核準,就收一個稅。

    但是要提議,超過10萬元人民幣進出境要報備,這比較美國的規矩也是一樣的。脫貧稅還有其他的好處,就是可以令中國同時第一有獨立的貨幣政策,第二有相對穩定的匯率,第三可以允許資本的自由的進出。脫貧稅允許中國與世界的金融市場有適當的分割,我解釋一下為什麼?為避免各國之間的風險,過度互相關聯,以至於一國出問題影響全世界,我們就要避免這個問題,就要有適當的分割。

    人民幣匯率讓市場決定是正確的,但應當有長期供需決定,並非有一個投機性的市場來決定。假如中國外匯市場能夠避免“熱錢”大量進出,在市場上制定規律,才可以緩解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所以適當的短期資本流動,放開長期資本流動,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一大步。絕對可以達到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目標。

責任編輯: 劉穎穎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