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王超:建好上海自貿區 推進更高層次對外開放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2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 攝影/鄭亮

 

    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劉穎穎)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2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改革新號角,發展新階段”,會議圍繞當前改革和經濟形勢,重點解讀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報道。

    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超談到對外開放,表示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對外開放。按照三中全會《決定》對擴大市場準入提出的要求,我們將以提高開放水準,培育充分競爭和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為目標。一方面,不斷擴展開放領域,形成新的産業發展推動力。另一方面,著力消除現有開放領域當中體制機制障礙和壁壘,我們將建設好上海自貿試驗區,並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針對《決定》提出的金融、教育、文化、醫療、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行業和一般製造業,從開放的現狀、主要癥結、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放寬外資在股權比例、經營範圍、註冊資本等方面的限制,推進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二是保持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繼續推動出口從傳統的生産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跨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自我轉型的內生動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深刻認識多哈回合早期收穫協定的重要意義,把握世界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層次。

    三是加快體制改革,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穩定外資規模,優化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以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為突破口,加快外資法律調整,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引導加強外資導向的科學性,注重引資、引濟、引制的有機結合,鼓勵外資更多的投向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的軟環境,增強服務意識,切實保障企業智慧財産權等合法權益。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對外投資管理體制,強化政策支撐,健全服務保障,為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鬆綁和加油。

    四是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很大,參與國際競爭各有長,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必須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的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同時應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堅持雙邊、多邊、區域開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我們還將繼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推動內陸貿易投資創新協調發展,加快周邊互聯互通,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以下是演講實錄:

    王超: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中國經濟年會,本屆年會以“改革新號角 發展新階段”為主題,將深入探討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更高層次的改革與發展。這對我們順利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史潮流,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們走過了1978年至1991年以試點為特徵的探索期,走過了1992年至2000年以政策引導為特徵的擴大期,也走過了2001年至今以體制性開放為特徵的深化期。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斷擴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既促進了自身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不斷學習國際規則,完善各類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中國全面履行承諾,大幅降低關稅總水準,取消了所有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非關稅措施,外資準入門檻不斷降低,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60個門類當中,中國已經開放100多個,開放範圍接近發達國家水準。中國重視開放合作與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保證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有效融合。在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引導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王超:

    最近中國加大了對外開放的步伐,7月份在美國舉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將負面清單的模式與美方繼續開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9月份,中國的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也是我們自主開放的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掛牌,10月中國宣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為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制定了路線圖,吹響了新號角。

    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在經濟全球化新的形勢下,中國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

    王超: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對外開放。按照三中全會《決定》對擴大市場準入提出的要求,我們將以提高開放水準,培育充分競爭和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為目標。一方面,不斷擴展開放領域,形成新的産業發展推動力。另一方面,著力消除現有開放領域當中體制機制障礙和壁壘,我們將建設好上海自貿試驗區,並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針對《決定》提出的金融、教育、文化、醫療、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行業和一般製造業,從開放的現狀、主要癥結、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放寬外資在股權比例、經營範圍、註冊資本等方面的限制,推進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王超:

    二是保持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繼續推動出口從傳統的生産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跨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自我轉型的內生動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深刻認識多哈回合早期收穫協定的重要意義,把握世界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層次。

    三是加快體制改革,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穩定外資規模,優化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以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為突破口,加快外資法律調整,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引導加強外資導向的科學性,注重引資、引濟、引制的有機結合,鼓勵外資更多的投向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的軟環境,增強服務意識,切實保障企業智慧財産權等合法權益。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對外投資管理體制,強化政策支撐,健全服務保障,為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鬆綁和加油。

    王超:

    四是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很大,參與國際競爭各有長,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必須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的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同時應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堅持雙邊、多邊、區域開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我們還將繼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推動內陸貿易投資創新協調發展,加快周邊互聯互通,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依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的發展也必須依靠改革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的推動改革開放,開拓進取、務實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劉穎穎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