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三中全會《決定》改革思路有三特點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2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 攝影/鄭亮
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劉穎穎)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3-2014)”2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改革新號角,發展新階段”,會議圍繞當前改革和經濟形勢,重點解讀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報道。以下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致辭。
曾培炎: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嘉賓,大家早晨好!
我再次歡迎大家光臨中國經濟年會,一起共同探討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對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了部署,意義重大深遠。這次《決定》從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路來看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協同。改革已經到深水區、攻堅期,各種矛盾互相交織,各個領域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單一方面的改革都會受到制約。三中全會貫徹了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統籌謀劃。《決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體現出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曾培炎:
二是倒逼。問題倒逼改革,改革破解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方法論。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始步入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結構面臨調整,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生産力的發展迫切要求生産關係作出相應調整。三中全會積極相應了這個要求,解放思想進行了大膽的理論創新和政策調整,破除體制和機制上的一些弊端,推動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的兩大轉變,到2020年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三是牽引。我們國家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前最大的國情。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自始至終的堅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也是解決當前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必須始終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充分發揮它的牽引作用。特別是政府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以此帶動各個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推動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調整,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曾培炎:
今年中國經濟年會的主題是“改革的新號角 發展的新階段”。會議的組織就是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探討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作出的各項改革部署,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於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知名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對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做精彩的闡述、解讀和研討,並對明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他們的真知灼見,這對於我們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將發揮積極作用。我們還邀請到國經中心的各位理事和會員,以及來自於經濟企業界的200多位代表出席本屆年會。在此,我代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對大家與會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
為貫徹精簡會議要求,本屆年會壓縮為半天,時間雖然縮短了,但議題相對集中,議程安排很緊湊,資訊量也會很大,希望各位嘉賓在發言的時候能夠直奔主題、切中要害、簡明扼要,把本屆年會辦成一次內容充實、含金量高的短會。
謝謝大家。(完)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