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爾:貴州“後發趕超”要借力借機借勢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1-10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在11月9日舉行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貴州省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十八大代表、貴州省委副書記陳敏爾結合學習十八大報告精神時説,貴州的後發趕超要借力、借機、借勢,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找準三大優勢:
陳敏爾説,貴州要後發趕超,一定要找準優勢。
一是資源優勢。包括能源礦産資源、生物生態資源、文化旅遊資源和農業資源等。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改善,貴州的資源將會大大地升值。“一旦將這些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貴州的前途不可限量。”陳敏爾説。
二是政策優勢。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國家扶持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政策,尤其是今年國發2號文件含金量高的支援政策。“我們要堅持項目化落實,把這些政策優勢轉化為我們的工作優勢、發展優勢。”
三是要發揮好貴州的後發優勢。陳敏爾説,貴州可以借鑒東部沿海地區“摸著石頭過河”的那些經驗和教訓,拿來為我所用,縮短髮展的時間和過程。比如,在資源開發問題上,可以運用迴圈經濟的理念和方式,深度開發利用資源。在産業佈局上,可以一步到位建設産業園區和標準廠房,讓貴州的産能、生産要素集約發展。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貴州可以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這樣的老路子,讓貴州的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在科技、人才、勞動力資源方面,也可借鑒先發地區的成功經驗,用開闊的視野來組織科技要素、人力資源要素。
推進“三化”同步:
陳敏爾説,“後發趕超”的目標確定以後,一定要選準路徑,這條路徑就是“三化同步”,通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陳敏爾説,“三化同步”的路徑,決定了貴州在發展中既要“趕”又要“轉”。“趕”,就是要趕發展速度,把經濟總量做上去;“轉”,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陳敏爾説,貴州要從本地資源稟賦出發,結合當前市場的需求,走特色化、集約化、綠色化的新型工業發展道路。實踐證明,這樣的工業化道路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談到城鎮化時,陳敏爾説,“三化”要同步,“三化”也要融合,城鎮就是“三化”融合的一個重要平臺。越是欠發達地區,越是山區省份,越要重視城鎮化。要大力推進貴安新區建設、市州所在地城市新區建設、縣城建設和小城鎮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城市綜合體,促進産城互動、産城融合。
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陳敏爾認為,要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實踐證明,凡是農業結構調整得好的,農民增收就多。“我在基層調研時,去看一些村子,由於這幾年重視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那裏農民的增收效果非常好。”陳敏爾説,貴州將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産業園、産業基地建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重視農産品市場流通,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搶抓三類機遇:
在“後發趕超”過程中,陳敏爾認為,成敗的關鍵取決於能否找準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
首先要搶抓政策機遇。“政策是最大的機遇,是潛在的生産力。”陳敏爾説,貴州不能浪費政策,浪費政策就是浪費資源,一定要把中央的政策細化、實化、轉化為一個個具體項目,轉化為一項項民生實事,抓緊抓好。
其次要搶抓結構調整的機遇。陳敏爾説,從世界範圍和全國範圍看,産業結構正在進行大的調整。貴州要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大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儘快把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只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才能把貴州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陳敏爾認為,在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蘊含著很多發展機遇,對於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和群眾脫貧致富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要千方百計抓住和用好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機遇。
再是要搶抓區域合作的機遇。陳敏爾指出,在貴州“後發趕超”過程中,必須要用開放胸懷,把握“利他”文化精髓,搶抓東部地區、周邊省區合作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對於東西部合作,陳敏爾深有感觸。他認為,現在東部地區的産業結構調整給貴州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貴州應該把東部的優勢和自身的優勢結合起來,促進貴州經濟快速發展。比如,把東部地區的資金資本優勢和貴州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把東部地區的企業家資源和貴州的勞動力資源結合起來,把東部的遊客資源與貴州的旅遊資源結合,把東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市場行銷優勢與貴州具有特色的農副産品生産優勢結合起來,可以産生“化學反應”,助推貴州後發趕超、同步小康。
陳敏爾表示,貴州的後發趕超要借力、借機、借勢。用辨證的觀點看,“後”是一種客觀事實,“發”是一種力量積蓄,“趕”是一種發展狀態,“超”是一種奮鬥目標。現在貴州發展雖然有差距,通過積蓄力量,蓄勢待發,適時爆發,奮力趕超,就能夠實現同步小康。
責任編輯: 魯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