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明: 用抓工業的辦法和理念抓農業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1-10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在11月9日舉行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貴州省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十八大代表、貴州省黔西南州委書記陳鳴明説,不解決農民可持續增收的問題,那就沒有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所以現在要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用抓工業的辦法和理念抓農業。

  陳鳴明説,改革開放以來,貴州黔西南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是很快的,生産總值到2011年是375億,年均增長13.4%;財政總收入2011年是81.5億,在五年前的基礎上翻了兩番。其他的各項數據也在快速發展。

  陳鳴明説,但這樣的發展是在基礎差、起點低、總量小、底子薄的基礎上取得的,分母很小,自己和自己比很快,但是和發達地區比,差距很大,自身的城鄉收入差距也很大。不管是貴州還是黔西南,到2020年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五年時間的增長必須在18%以上,而且必須創造和實現前三的速度,也就是説要高於全國、高於西部、高於全省、高於同期、高於過去、高於自治州。

  在陳鳴明看來,有了目標,就會有各種機遇,比如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新一輪扶貧開發綱要,國發2號文件機遇,東部産業轉移等等。

  那麼應該如何干呢?陳鳴明認為,一是要按照科學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工業強州、城市化帶動戰略來真抓實幹,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自身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不可再生資源要科學、合理、有序地開發,延長産業鏈,提升附加值。

  要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平臺,招商引資為抓手,重大項目的建設為支撐,加快實現工業的騰飛。相對於農村的工作難點,黔西南一直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把扶貧開發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民增收又是“三農”工作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不解決農民可持續增收的問題,那就沒有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所以現在用抓工業的辦法和理念抓農業,要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根據發展實際,黔西南規劃了24個特色優勢産業,比如種草養樹,既是治理石漠化的模式,又是調整産業結構的模式,我們用工業的辦法和理念抓農業,把農業作為工業的車間和基地,再做加工。這樣為農民找到可持續的增收路子。

  二是通過什麼路徑來實現。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現在我們做了測算,全州到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我們的差距、我們的現狀、我們每年要達到的目標,我們都算了,各個縣我們也都算了,所以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二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三是開展以縣為單位全面小康社會的創建活動。以縣為單位算帳,一個縣一個縣的算,一個縣一個縣擬定目標。

  最後,有了目標,有了路徑,要以什麼樣的狀態來幹。就是要“5+2”、“白加黑”,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以這樣的狀態來幹才能夠實現後發趕超、跨越發展。要以黔西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發展來支撐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片天地。最後的目標,就是要確保到2020年和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拖全省、全國的後腿。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