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文化與城市特色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1-06  內容來源: 當代貴州

建築文化與城市特色

  新時期的城市規劃、設計、建設,要有一種文化自覺的意識、文化自尊的態度、文化自強的精神,正確處理建築、景觀、環境的和諧關係,使我們的城市各美其美、美不勝收。近日,遼寧省原副省長趙新良做客 “陽明茶座”,就“建築文化與城市特色”這一主題接受了本刊記者的採訪。

  趙新良,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遼寧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第七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詩意棲居:中國傳統民居的文化解讀》、《建築文化與城市特色》、《迴圈經濟論綱》等。

  “城市是一本石頭的大書”

  《當代貴州》:亞裏士多德曾經説過:“人們為了生存聚積于城市,為了美好生活而聚積于城市。”我們如何理解人與城之間的關係。

  趙新良:我們的城市絕不僅僅是一些建築材料堆砌的建築實體,它是供人們生存、生活、發展的空間和功能組織。一個有魅力的城市應該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是人們休閒的勝地,是投資者的福地;一個現代城市沒有大規模的經濟生活支撐,沒有興旺的人脈支撐,沒有厚重的文化作為它的底蘊,那麼費盡人力物力建設起來的新城很可能就會是一個“鬼城”,就像宇宙中的一些黑洞一樣,吸了不少的錢卻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當代貴州》:我們看到,一些已經納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城市,由於不善於管理,留下了許多遺憾。

  趙新良:這方面我可以舉個事例來説明。“高原姑蘇,麗江古城”地處雲南,在明太祖調北征南的時候,很多江淮人士把江南、中原的傳統建築文化帶到麗江,麗江古城四方街遺留的木結構建築群體,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代的風格和佈局。所以,聯合國的專家去考察後認為有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價值,因而就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産的名錄。慕名而來的旅遊者到這個地方一看,初步印象很好:小橋流水、曲巷通幽,頗有魅力;但走進街巷和建築物內部,深度探索建築空間意蘊和城市文脈傳承機理,又覺得徒有其表,蒼白空泛;家家都過度商業化兜售低俗的旅遊紀念品,霓虹燈下、叫賣聲中,文化何在?作為歷史文化遺産地,能不能讓人們在遊覽中潛移默化增加歷史知識、提升文化修養、認同地域文化,不可輕視。麗江古城的保護和擴建注意延續明清時代的風格,這是成功之處;但是它的運營不能把人們的吸引力轉到對文化傳統的深刻研究和對地域特色的探索,這又是一個缺憾。回顧到果戈裏所説“城市是一本石頭的大書,每個時代增添新的一頁。”我們保留和闡釋明清時代的傳統建築文化,目的在於深入發掘、充分展示、有機傳承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深刻的內涵和獨特魅力。

  《當代貴州》: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如何通過獨特的建築文化來反映城市個性,使城市建設體現出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

  趙新良:每一個自願認同、回歸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國人,都應當從經典傳統建築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識文化的歷史演繹進程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豐富的獨具魅力的語匯和符號體系及其現代化演進的步伐。

  建築文化是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的有機整合,我們的城市能否各美其美,美不勝收,關鍵在於是否把握了建築發展的三性:現代性,體現現代的技術、現代的理念、現代的追求、現代的情感;文化性,體現文化傳承、審美追求、人文關懷、情感宣泄;地域性,體現地域文脈、地域風格和地域特徵。只有經過認真地比較研究,鮮明地展現出來這個地域和其他地域的不同特點,才可能使我們的城市建設體現鄉土建築的現代化和現代建築的地域化,發揮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的獨特價值。

  城市建設要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

  《當代貴州》:城市建設需要有一個規劃和設計的過程,規劃的制定和執行怎麼體現城市管理者的執政能力和文化建設能力?

  趙新良:身處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的時代大潮之中,進行城市規劃,很多地方都會聘請外國建築師、設計所或者國內的名家來做設計。關鍵之處在於城市的領導者能不能依靠健全而規範的程式,正確定義城市的功能和市民的需求,科學地組織城鄉規劃建設,讓市民讀懂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和依法執政能力。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轉化為領導者具體執行力的時候,就是看你能不能真正關注民生、組織提出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城市設計方案;能不能把方案轉化為可執行的項目,能不能組合必要的資源使它迅速建成,能不能使建成的這些項目發揮應有的效應,這實際上是對執行力的檢驗。城市領導者不能把城市規劃建設的任務一股腦地完全推給設計院、研究所裏的那些專家,而是應當運用市場化的規律去比較、優選設計隊伍和設計方案,科學地組織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的論證,使優秀的方案脫穎而出,使有特色的、有表現力的方案轉化為現實的建築。這才能夠在城市建設徵求方案的時候,有個清晰的頭腦和清晰的判斷標準,才能增加城市管理者的執政能力和文化建設能力。

  《當代貴州》: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應當傳承深厚的文脈,體現真誠的人文關懷,創新獨特的建築文化,讓人們樂在其中。

  趙新良:上海世博會為各個國家的建築大師關於現代和傳統相結合的理念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追求,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是上海世博會每天的容納能力,保守的估計,常態下是5萬,峰值是7萬;而每天賣出的票和放進來的遊客,遠不止此;遊客在烈日下排了幾個小時的隊,到沙特等館,只能簡單地觀看20或30分鐘,內心感受如何?城市管理者是否換位思考過:在設法吸引遊客的同時,如何滿足他們看一看世博會所展示的現代建築技術和現代建築藝術的迫切需求。

  貴州提出了後發趕超的科學理念,同樣也要思考這個問題:黔山秀水是當代貴州發展旅遊和創意文化産業的寶貴戰略資源,我們在規劃建設在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建設的時候,想沒想到遊客不僅要到指定的景點去創作和體驗,他還可能要在旅途中停下來,到自己尋找靈感的的地方去拍照和體驗。因此,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必須要有足夠的的觀景臺和觀測點。如果沒有,那我們實際是以計劃經濟、管制經濟的理念作現代旅遊業的市場開發,必然到處碰壁。現代社會認為,休閒不是一種遊山玩水的浪費,而是一種産生靈感和創意的生産生活方式。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旅遊的賣點

  《當代貴州》:一個文化內涵豐厚的城市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趙新良:應當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及其對良好自然條件的充分利用;應當有良好的人居環境建設,使建築環境與城市相匹配;應當有豐富的文化傳統設施,包括有傑出的博物館,久負盛名的學府,可以看得到的歷史遺跡,更多的圖書館、劇院、音樂廳、琳瑯滿目的商品、街道藝術、可口佳肴,總之,要有使人們充分感覺到傳統、地域、現代文化藝術的各種形式的表達。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當代貴州》:如何把城市文化轉化成旅遊的賣點?

  趙新良:我們應當把傳統中國建築文化的藝術美、人文美和自然美有機結合起來,為廣大遊客提供觀察異質的、異域的、異時的文化景觀。旅遊的背後是文化,旅遊景點的競爭是背後的地域文化的競爭,是那些設計師和經營商在旅遊賣點上的創意和文化內容之間的競爭。在全球化漫延的今天,地域主義的旗幟會更加鮮明甚至更加光彩奪目。比如江南的周庒古鎮,到裏邊走一走,你就會有一種慾望,看一看周莊古鎮的江南人如何生活、如何審美、如何表達他們的理想情操。

  成都被稱為安逸閒適的錦官城,改造後的 “文殊院” 、“寬巷子”、“窄巷子”都成了旅遊的賣點。建築是新的,但它讓你感覺到了歷史文脈的傳承。在這裡你去吃一碗抄手,點一碗豆花,聽人們擺龍門陣,你會感覺到一種鮮活而富有感染力的地域文化的展現。

  現在漓江上已經很難找到披著蓑衣、劃著竹筏、帶著鸕鶿在夜晚的燈光下去捕魚的人。你不找攝導,搜遍漓江,也許都拍不到“漓江漁火”了。漁民都知道,受雇于攝影家,比自己去打魚報酬要多得多。而像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所搞的大手筆《印象劉三姐》,投入將近2.5億元,當時頗有爭議,現在看出效果來了。他在漓江邊上搞了一個大規模的供千百漁民實景表演的場地和能容納上千觀眾的成套設施。夕陽西下,夜幕低垂,劉三姐的山歌和大型交響樂奏鳴之時,突然之間彩色燈束如瀑布射向湖面上一隊隊舞姿剛健的划槳漁民,漓江上竹筏和彩帶如心潮涌動,它獨特的設計把傳統的捕魚場景變成鮮活的實景舞臺藝術,把廣西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有機地創意組合起來,把傳統文化現代化變成了可供觀賞和感悟的東西,使你感受劉三姐這個符號和語匯所體現出的獨特韻味。人們扳指一算,這1000個座位平均賣300元,一個晚上的收費就可達30萬;一年經營者和表演的漁民收入多少,幾年收多少?

  《當代貴州》:因此,我們要用現代的思維去研究城市以及城市建築的現代化進程,實現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

  趙新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個作品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們要重視建築的文化淵源和審美價值體系表達,建築文化的發展是由一定時代的經濟基礎和科學基礎所決定的。建築文化的時代軌跡,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情感、審美認知、信仰仰崇拜等多種要求的時代烙印,因此,建築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體,它有深刻的文化淵源。

  我們需要珍視世代相傳的優秀建築文化,我國各地優秀的傳統建築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它蘊含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審美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責任編輯: 晴天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