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件折射一種人生,多類矛盾纏繞幾處心結,大大小小的糾紛化解過程,也讓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人民法院訴前調解的幹警們間接嘗遍了人生百味。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人生百態,百般滋味,皆係民生。這一次,他們用“法檢聯調”的糖,稀釋了7位農民工“憂酬煩薪”的苦。
討薪路太曲折,農民工愁眉苦臉
第一次出現在建水縣人民法院訴前調解辦公室的7位農民工,愁雲爬上眉頭。
經過仔細詢問,原來他們口中拖欠工資的高某,承攬了建水縣某小區建設項目後,雇傭李某某等7人負責砌墻、攪拌沙灰等工作。活雖辛苦,但想到做完後就能拿到高某承諾支付的薪酬,7位農民工幹勁兒十足,按約定時間完成了工作。誰曾想,約定支付薪酬的時間過了好幾天,卻遲遲聯繫不上高某。李某某等7人才意識到高某可能跑了!
到相關部門反映後,均因聯繫不到高某未能解決,李某某等7人無奈只能向建水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建水檢察院作出民事支援起訴。
“法官,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但一直沒聯繫上高某,如果要不回58350元工資,等於這段時間我們白忙活,只好來法院求助了!”其中一位農民工眼中除了焦急,更多的是期待。不難看出,到法院起訴,便是他們拿回血汗錢的最後一線希望。
法檢聯調,多途徑尋找欠薪人
58350元案款,放在無數案件裏來講標的並不算大,但放在該案背後的7個家庭裏去看,則意義非凡:這筆錢很可能是某個孩子一年的開銷,也可能是老人急需看病的治療費,又或許可以改善其中一個家庭的住房條件……這樣想來,幫助農民工討薪的辦案過程,便不由得多了一層感性。
啟動“法檢聯調”機制後,多次聯繫高某無果,法檢兩院的幹警決定曲線救國,從建設施工單位甲公司入手尋找高某下落。不料就連甲公司也聯繫不上高某,辦案再次遇阻。好在甲公司告知,與高某的工程尾款還未支付完畢,這個資訊成了幫助農民工追索工資的關鍵一環,經過商議,甲公司同意暫扣原本要支付給高某的工程尾款。
與此同時,法院幹警不定時致電高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無數次撥打高某電話後,高某竟意外接聽了電話。幹警情不自禁握緊了手機,就像握住一把能打開辦案通道的密鑰。先講清“法理”,讓高某意識到拖欠尾款需要負相關法律責任;又講透“情理”,讓高某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站在工友的角度考慮7個家庭背後的生活開支。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説下,高某終於答應到法院調解。
法治的甜,會稀釋討薪的苦
按約定時間,甲公司、高某、李某某等7位農民工三方到達建水縣人民法院,就農民工工資支付方案進行協商。
法檢兩院幹警給出建議:由甲公司從暫扣的工程尾款中代高某支付拖欠李某某等7人的工資。該建議既提高了甲公司支付工程尾款的效率,也解決了高某無錢支付工資的燃眉之急,還能讓李某某等7人拿到應得的酬勞,是最為妥當的處理方案。三方均覺得該方案最可行,遂順利達成訴前調解協議。
“感謝法官、檢察官,沒有你們幫忙,高某拖欠我們兩年多的血汗錢很可能就拿不回來了。”一位農民工簽字確認後,終於領到期待已久的血汗錢,此時,愁雲已從他臉上消散,笑容洋溢開來。
想必,“法檢聯調”如糖一般,甜化了積壓在這他們心裏的苦水,用鍥而不捨的努力傳遞了法治護航民生的溫度,也用最理想的調解結果無聲詮釋了勞有所得、勤有所獲的價值導向。(建水縣人民法院、紅河州委政法委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