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昆明高新區”)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初心和“大抓産業、主攻工業”的宗旨,牢牢把握“高”“新”發展定位,錨定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昆明“六個春城”建設,深入開展産業蓄勢提能、招引質效提振、創新驅動提級、營商環境提升等八個行動,以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之力,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23.3億元,同比增長6%。
加快打造創新要素“聚集地”
持續做強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兩大載體,推動優質資源在高新區聚合、聚變,加快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産力相匹配的創新生態系統。
建強創新平臺載體。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大對高能級創新平臺的支援力度,吸引創新要素快速聚集,打造培育新質生産力的“苗圃”。截至今年10月,園區內已建成國家級研發機構2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40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3個、眾創空間13個,落地雲南特色植物提取、貴金屬、大觀、疫苗4個雲南實驗室。園區先後獲得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和首批國家智慧財産權服務業高品質集聚發展試驗區等稱號。
集聚高端科創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探索構建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發展體系。目前,園區擁有專業技術人才2.2萬人、高層次人才3200人、高技能人才500人。人才集聚效應加快釋放,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雲南青年創業省長獎、“創業雲南”創業指導專家等榮譽獲得者共22名,貴金屬集團、北方夜視等5支團隊分獲雲南省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著力開闢人才賦能高品質發展新路徑”獲評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最佳案例。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把解決“卡脖子”問題作為頭等大事,引導企業聚焦主導産業加大科研投入,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揭榜挂帥”,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其中,“稀貴金屬濺射靶材及關聯微電子器件製造關鍵技術與應用”等6個項目獲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雲南貴金屬實驗室高純超薄金帶技術等3項技術實現國産化替代;雲南大觀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生物防治的主推技術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思安生物在國內率先合成第一代發光底物AMPPD,成為國內唯一全産業鏈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研發和生産廠家。
近年來,昆明高新區園區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園區內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全球首創手足口病EV71疫苗研製及産業化”項目獲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加快培育新興産業“動力源”
堅持把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發展,新興産業已成為園區新一輪發展的“脊梁”。
強化重點産業競爭力。堅持“延鏈配套、集群發展”思路,緊扣貴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産業補“鏈點”、強“鏈條”、穩“鏈主”,引入國家貴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1個創新平臺,政校企協作共建昆明聞泰數字産業學院,區內聚集了全省80%的資訊産業知名企業。主導産業規模和能級穩步提升,2023年營業收入佔全區的比重達82.5%。昆明高新區獲批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稀貴金屬、生物醫藥)、國家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貴金屬新材料産業集群獲評“雲南省優勢型製造業集群”,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産業集群獲評“雲南省成長型製造業集群”。
強化重點企業支撐力。堅持外引內培“兩手抓”,2023年新簽約揚子江藥業、星達銅業等項目28個,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個、“三類500強”項目1個,引進産業到位資金123.05億元。堅持抓大、培優、扶小、育新相結合,推動骨幹企業做強做優、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擴容提質,南天資訊、沃森生物等9戶企業入選雲南省重點産業領軍企業,昊邦制藥、中科鑫圓等14戶企業榮獲雲南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先後培育上市企業12家,上市企業數量佔全省的26%。
強化重大項目帶動力。堅持把産業項目作為塑造産業新優勢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備産業鏈條、健全産業體系,滾動實施“五個一批”,有序推進聞泰産業園、創新疫苗研發及産業化、電力新材料裝備等95個在建項目以及中南高科智創産業園、新能源超微細銅線材等58個新開工項目。2023年,高新區累計完成産業投資42.4億元、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65.7%。
強化區域影響輻射力。開展“主動對接RCEP、促進開放平臺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準”三年行動,引導骨幹企業組建主導産業“走出去”聯盟,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國際市場佈局。昆藥集團、沃森生物、貝泰妮等企業在境外累計設立8家研發機構。2023年,園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10億元、佔昆明市的23%。與五華科技産業園、安寧工業園區、七甸産業園區以及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等共用創新服務資源,持續強化産業互補和聯動發展。
加快構建園區競爭“軟實力”
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重點工程,加快建設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園區吸引力、競爭力明顯增強。
雙創環境“一盤棋”優化。構建創新主體梯度培育體系,2023年認定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6戶、增長33.3%,高新技術企業118戶、增長17.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戶、增長20%。盤活優勢資源,做好雲南省大學科技園在孵企業招引工作,新增精準醫學、雲南喀斯瑪科技等16家企業,在孵企業總量達65家,其中32家與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完善服務體系,舉辦“2024昆明高新杯”創新創業大賽,協辦“創客中國”雲南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等科技創業活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營商環境“所有”改進。實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三年攻堅行動,開展“營商環境會客廳”“一把手走流程”“局長坐診接訴”等活動,推動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一次辦”,試行“首席政策官”制度,推行“e辦通”等自助服務,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100%。簡化科創獎補、産業扶持流程,兌現惠企資金2.03億元。強化科技金融服務,與雲南省金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7家企業加入雲南省科技創新基金聯合體(第二批)、4家科技型企業獲得融資授信,34名金融特派員“進園區”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9月,89家企業獲得“昆易貸”貸款2.36億元,24家企業獲得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貸款3.7億元。
智慧財産權“一站式”服務。強化智慧財産權服務保障體系,上線“昆明市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發行全國首單稀貴金屬新材料智慧財産權保險。參與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智慧財産權運營基金與總規模2000萬元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設立國家智慧財産權商標業務昆明受理窗口、省智慧財産權資訊服務工作站、省版權服務工作站、市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工作站,吸引36家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入駐昆明市智慧財産權服務業集聚區。園區獲批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入選首批國家智慧財産權服務業高品質集聚發展試驗區。
綠色低碳“一體化”發展。制定綠色發展配套政策和方案37個,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裝備等,加快特色産業聚集、迴圈化改造,目前有9家綠色工廠、2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以及雲南省綠色低碳示範産業園、“綠美園區”。(張茂菲、高小進、金穎、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供稿)(推廣)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