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村頭村推行基層治理“五項機制” 做實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

時間:2024-10-1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劉永梅 禹詩琪

走進雲南省臨滄市雲縣茶房鄉村頭村,乾淨的路面、舒適的住房、家家戶戶門前寬敞的小院兒……一一映入眼簾,共同構建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農村新畫卷。相比搬遷前,村民們不僅生活品質提高了,思想素質也提高了。

近年來,為做實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村頭村新寨自然村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準,推行“黨建+四方主體+紅色線路+鄉村旅遊”聯動發展模式,推廣住戶輪值積分制、“三小園”管理制、規劃管控責任制、落實“幫扶”增收制、延伸拓展産業配套制“五項機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據了解,茶房鄉新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村頭村新寨上組,佔地面積 42668.8平方米,共有搬遷農戶30戶127人。楊國琴是茶房鄉村頭村的搬遷戶之一,2017年她們一家五口入住了新房。“衛生環境、道路水電都比以前提升了,住起來安心舒服,而且以前隨時都要擔心發生山體滑坡,現在新房就不會了。”楊國琴説著搬遷後的生活,臉上止不住的笑意。現在的她偶爾在家做做豆腐來賣,丈夫則上山採茶賣給村子裏的茶廠,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簡單又幸福。

群眾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受益者。近年來,村頭村新寨自然村創新群眾自治內容和載體,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將黨員幹部“一頭熱”轉化為幹群“齊發力”,在綠美鄉村建設上,創新制度管理,實行“三戶一週”輪值保潔,實現了農戶由“要我治理”變為了“我要治理”。

在規劃管控上,用好“支部力量”,確保實現“有人領、有人管”,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建立“支部+黨員+群眾”責任區劃分制度,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黨員責任區,更好地引導黨員幹部和易地點村民實現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共同治理,實現了新寨自然村規劃統一、整潔有序的村容村貌。

此外,還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落實幫扶政策,整合資金髮展産業,強化茶藝培訓和勞動力技能培訓,採取“黨支部+勞務公司+企業+搬遷農戶”的模式,組織勞動力就業培訓 2期 117人次,輸出勞動力轉移就業22人,公益性崗位就業2人。當地的特色産業也得到了有效培育,形成産業鏈條,突出茶葉産業,成立産業互助組2個。實現了易地搬遷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發展目標。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村頭村新寨自然村在黨建引領下,不斷創新推出多項基層治理機制,安置好搬遷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群眾獲得幸福感,為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劉永梅、禹詩琪)

(責任編輯: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