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良縣馬家鎮上,藏著一個雲南土著魚的“秘密基地”。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遍地是綠蔭環繞的魚塘,一隻只白鷺在這裡棲息生長,這裡就是土著魚收集保護和繁育養殖基地——茂灣水産養殖基地。基地內收藏保護了177種珍稀土著魚,年孵化土著魚優質魚苗2億尾以上,其中,孵化鱇浪魚優質魚苗1.5億尾以上。
(茂灣水産養殖基地)
讓瀕危魚種脫離絕境
撫仙湖土著魚“鱇浪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但由於外來魚種入侵、人為過度捕撈和局部水域污染等影響,鱇浪魚種群數量持續下降,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級。
茂灣基地創始人殷樹茂回憶,“因為鱇浪魚生長週期長、對環境要求極高,相關繁育技術幾乎是一張白紙。1995年,我租下一片10多畝的荒灘打造魚塘,但第一批高價購入的魚苗竟然全部死亡。”身處困局的殷樹茂沒有卻步,魚種品質不高,就到撫仙湖周邊篩選購置優質魚苗;養殖經驗不足,就去漁業基地參觀學習;自主創新不夠,就夜以繼日觀察鱇浪魚習性,研究水溫、水質、飼料等基礎條件,不斷模擬鱇浪魚適宜生長的自然環境。
經過日復一日的觀察和實驗,茂灣基地逐漸掌握了鱇浪魚繁育技術,實現了對鱇浪魚優質、高産、高效的人工繁殖。殷樹茂介紹,從野生養殖、人工馴化養殖、人工輔助繁育到實現自然繁殖,2021年基地鱇浪魚孵化率、成活率均超80%,年繁育優質鱇浪魚魚苗達7000萬尾,助力鱇浪魚從瀕危物種名錄“出列”。
(鱇浪白魚)
讓“天價魚”重回百姓餐桌
隨著産量的提升,土著魚已經不只是實驗池裏的魚苗,曾經數千元一斤的鱇浪魚,也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日常美味。2020年以來,殷樹茂和團隊線上下拓展了與東方甄選、盒馬鮮生等商超平臺的合作,在淘寶、抖音等線上平臺開闢了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圍繞冷鏈技術進行創新攻堅,因地制宜跟進“活魚低溫暫養”“全封閉智慧溫控”等技術,雲南土著魚成功走向市場。
目前,公司已打造産品研發中心1個、現代化産品生産加工線2條,通過持續開展産品創新,鱇浪魚、大頭鯉、高背鯽等八個土著魚産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其中兩個産品還收穫了農博會金獎、優質農産品等獎項,“澂嬌”“蘭茂灣”“高原苗王”系列産品銷往全國各地,曾經的天價土著魚重新回到了平常百姓的餐桌。
隨著養殖技術和産品市場不斷拓展,茂灣基地實現了“十畝小塘”到“千畝茂灣”的升級,除了鱇浪魚,短鬚裂腹魚、滇池高背鯽等珍稀土著魚也在此煥發生機。2018年,短鬚裂腹魚3批次繁育平均孵化率達82.79%,成活率達85.62%,突破性培育出魚苗2.71萬尾。茂灣基地憑藉對疫病檢測、水體pH值和含氧量調節、水環境菌類管控等領域的技術管理,以及對198個魚塘的倣野生生態迴圈養殖模式創新,100多種土著魚目前年養殖量超300噸,年孵化優質種苗2億尾以上。
(茂灣基地高原土著魚産品)
讓家鄉百姓參與漁業
推動土著魚繁育養殖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殷樹茂和團隊積極探索企業發展與鄉村産業、群眾增收同頻共振,踐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吸引地方百姓以勞動力加入、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等形式參與到土著魚養殖事業中,並主動面向有養殖意向的農戶提供免費優質魚苗、養殖技能培訓和全程指導服務。多年來,茂灣基地帶動周邊500余戶2000余人次就業創業,促進每人平均增收4000余元。
在公益事業方面,殷樹茂組織團隊成立“京豐教育基金”,通過定向招用周邊村民的方式,實施創業就業幫扶計劃,和當地百姓共同參與到保護土著魚和扶弱濟困的公益事業上,從2019年基金成立至今,已累計捐資捐物超200萬元用於家鄉搶險救災、幫困助學、助殘助醫等行動,併為有關高原江河、湖泊無償增殖放流土著魚魚苗300多萬尾。
29個年頭的逆浪前行,殷樹茂和團隊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帶動家鄉百姓拓寬了創業致富路,並持續推動高原土著魚保護和繁育向前發展。(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宣傳教育中心供稿肖君 禹詩琪/圖)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