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研究是解開中華文明史的一把金鑰匙

——地名專家彭雪開談“地名文化”與“地名實體文化”

發佈時間:2024-08-16 | 來源:湖南日報

題記:彭雪開教授,現任中國地名學會常務理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專家、研究員,湖南地名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湖南地名區劃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南工業大學資深退休老教授。研究地名歷史文化21年,在中國“郡縣地名地名源流考”及湖南地名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獨樹一幟,有“當代徐霞客”之譽。

問:我們作為您的學生,經常聽老師説過“地名文化”這個話題!您能給我們談談這個問題嗎?

彭雪開:可以。

我在撰寫《湖湘地名紀事》(第1卷-第4卷,中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的過程中,就感到“地名文化”的重要性,但一直沒有時間系統地梳理這個問題。

問:老師您撰寫系列的“郡縣地名源流考”,在學木期刊及網刊上發表後,引起業內人士及有識之士高度關注。聽説您撰寫了100多篇這方面的論文,是嗎?

彭雪開:我已撰寫220多篇這方面的論文,已發表128篇。這耗費了我大量的心血,但這是很值得研究的事。2019年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地名研究彰顯時代需求》一文,我接受了專題採訪。我認為地名文化研究,是解開中華文明史的一把金鑰匙。因為地名的生成、命名、演變、穩定等,是自然史、社會史、人類史的綜合反映。可見“地名文化”是多麼值得我們研究!

問:現在到處在談地名文化。您能依您的研究視角談談這個問題嗎?

彭雪開:好的!文化是個多義詞,經過歷代學者艱辛地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至今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文化是人為的有價值的事物,是多維視覺有歷史文化淵源的社會現象,不能以單個視角去進行總的概括。據有關學者統計,迄今有260多種文化定義,就説明瞭這一問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我們仍可繼續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地名文化,肯定是個複雜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它與地球上(包括星球上)表面的特定地理空間中的物體、載體、事物等,密切相關,更與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大家都知道“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地理實體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這從地理學、語言學角度看是對的。但涉及“地名文化”這個概念,就要複雜得多。

問:作為一個知名地名歷史文化學者,研究地名文化21年了,您應有自己的看法吧!

彭雪開:有些想法,不一定對,説出來供地名文化研究者、愛好者參考。學術研究,應該“百家爭鳴”。但現在在某些領域,“百家爭鳴”,名存實亡。這不利於正常的學術研究。

問:學術爭鳴,是探求事物真相、真理的正確途徑。要堅持以理服人。

彭雪開:對的!我認為地名文化——説到底就是在歷代人們的生産、生活、交往等社會活動中,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觀點、知識、技術、心意等,賦予星球表面上的特定地理空間一些具體物體、載體、事物的某些內涵,從而讓人們能夠去識別它應用它,使它達到人們某種需要,從而産生的一種融自然、社會、人類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

問:老師能否解釋一下?

彭雪開:要説清楚這些,要有“十載寒窗”的功夫。不過,我認為“地名文化”,要從“地名實體文化”“地名語言文化”“地名承載文化”“地名研究文化”四個維度去把握。今天因時間關係,先簡單説説“地名實體文化”吧!

1981年王際桐在《地名》雜誌上提出“地名實體”這個概念,而“地名實體文化”首載于2012年民政部《地名文化遺産鑒定》中。之後,全國各地學者倣而效之,舉其要者有褚亞平、尹鈞科、孫冬虎(1994)華林甫(2000)徐兆奎、韓光輝(2009)劉保全、李炳堯、宋久成、張清華、付長良、(2011)譚汝為(2012)商偉凡(2015)王勝三(2016)彭雪開(2016)龐森權(2017)劉志聰(2018)劉連安(2019)牛汝辰(2021)李伯森(2024)馬永立(2024)等;另外各省、市尤其是中國地名學會城市地名委業委員會(辦公地點在南京)雍玉國、胡阿祥、薛光、呂泗龍、秦培豐、王建富、王軍、李曉力等一批專家們,在進行地名文化研究時,均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地名實體文化”等相關內容。然而,迄今論述這方面專文僅見一篇(呂彥儒2020),專著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這是地名學術界,今後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問:這方面的研究,任重道遠啊!

彭雪開:是呀!地名學術界的同仁們,只要有人長期去做,一定會有所收穫的!但不要急於求成。年輕的學者更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理準備。地名研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久久為功,必有所得!

問:您有這個方面的研究計劃嗎?

彭雪開:沒有!至少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想法。我研究地名歷史文化,是有某個小方向的。2011年前我研究鄉村地名歷史文化。2012年後我只研究“郡縣地名源流”歷史文化,重點探求中國郡縣的源流及流變深因,打算寫300篇論文。對我來講,這是個較大的人文工程。

問:您能否簡述一下“地名實體文化”的主要內涵?

彭雪開:地名實體文化,恐怕要從三個方面去把握它的內涵與外延,要從星球尤其是地球自然地理表層特定地理空間上,如某一個點、線、面上所依存的自然、人文地理實體的視角,去認識它所賦予的各種自然屬性。這是研究地名實體文化的條件;要從滿足人們日常生産、生活、交往、交易、信仰、精神等實際需要的視角,去認識它的所賦予的各種族群、社群等生活屬性。這是研究地名實體文化的基礎;要從滿足社會如經濟、政治、軍事、國防、外交等歷史性需要,去認識它所賦予的各種社會屬性。這是研究地名實體文化的核心。